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呼唤人才机制创新(今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5: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百如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如果能在创新型人才造就机制方面实现突破,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我们就可把13亿人口变为巨大的创新型人才资源库,把人口压力变成人才优势,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型国家。

  目前,我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资源分散、力量不足、措施不力等不足,创新型人才总量短缺。因此,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成为时代所需。其间,一大批战略高技术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优秀企业家人才,应当成为培养的重点。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优先地位不是空话,必须落实到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上;落实到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主体,充分发挥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和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各方面的职能作用上。

  同时,创新型人才的使用机制也需完善。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的使用机制上,一个重要“功课”,便是解决流动渠道不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而完善创新型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与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成为当务之急。第二个“功课”,是建立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使创新活动得到及时有效支持。再者,要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激励体系,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以增强税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第四,要建立创新型人才按业绩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采用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现资本化的分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实行科技成果定期评奖和重奖优秀科技人才制度。最后,还要整合科技资源,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发挥群体优势,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创新,便意味着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对待创新型人才,应多鼓励、少苛求,应允许他们失败。有时候,在荆棘的创新路上,宽容比什么都来的温暖。这就需要建立创新型人才的保护机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把个人失败的风险和创新的成本降到最低程度。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4日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