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5: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苏楠

  新闻回放

  2005年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在热烈的掌声中,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国家

技术发明一等奖在连续6年空缺后,终于被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以“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打破。

  亮点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炭/炭复合材料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英、法三国已经技术成熟,并生产该材料。从1986年开始,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着手基础研究。他们发现了原子有序排列的微气氛控制和制动过程摩擦膜形成机理;在国内外首创定向流热梯度式碳原子沉淀技术等;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关键用材问题,为高新技术部门提供了重要导热导电材料、热结构材料、减磨材料等重要材料;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他们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

  超越才有出路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超越才有出路。科学家的责任是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课题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站在世界的水平上思考,研究的关键是要自主创新。从金属刹车盘制备到炭/炭制动材料的制备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和创造,是我们独有的东西,是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我很高兴,因为我们有一个创新的团队。

  着眼源头创新

  孙家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加工再创新三种。最重要的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功底,所以基础研究过硬的人才是支撑国家自主创新的脊梁。所谓厚积薄发,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创新”二字就是“空中楼阁”。多年来,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很多高新技术依赖于进口,源头创新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科技人才缺乏,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基础研究不足。

  而加强基础研究,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技术研究,着眼源头创新,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以用带研,加强对科研资源的战略引导。

  从国外的经验看,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功,大多数可以从技术研究的昨天甚至前天做出的战略部署中找到依据。今天对技术研究的投入为抢占未来的科技制高点奠定了基础。所以面对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迎接新一轮科学革命的挑战,必须抓住关键的“十一五”机遇期,繁荣和发展技术研究,才能使我国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建立开放型的人才选拔机制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创新的核心内涵应当是指有别于已有的东西和超越已有的东西。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倡的“自主创新”主要是针对经济、技术方面的,但又不应当被片面地理解为技术创新,还应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管理体制与政治机制的创新等,它应当涵盖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方面,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

  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能力和创新,而创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自主创新的决定因素是各种人才,尤其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与人才团队。

  要挖掘和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确立一种大教育观及与之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以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为基本,同时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作用,突出激励人的创新天性。一切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可能造就各类人才兴旺的格局。

  第二,建立开放型的人才选拔机制。当前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几乎集中地体现在对学历与学位的追捧上,客观上将相当一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排斥在外,这种单纯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不利于自主创新人才的成长。

  第三,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营造以能力为本位的社会氛围;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动力机制。让创新型人才与创新型企业因为自主创新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建立相应的创新风险保障机制,比如,建立创新风险投资机制以解除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投资失败风险,等等。

  科技创新体制需检讨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自然科学奖曾经连续4届一等奖空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曾经连续6年空缺。这说明国内的科研还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间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

  科技管理的行政化问题。政府对科技活动的管理手段还显得有些传统,最主要表现就是很多科技活动要经历“立项—申请—研究—报奖—评奖”的过程。这就使人才的评价、选拔、流动往往会受到一些非科技专业人员的影响,而他们的定位,应当是多给科技专业人员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老的思维方式认为,要发展科技创新,一是要有科技人才,二是要有研究资金。我们现在有了千千万万个一流的科技人才,通过国家的投入也有了大量的资金,但仍然缺乏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一定意义上说,主管部门对科技发展大包大揽的结果,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压抑个人的创造力。在科技发展上,国家更主要的作用,是搭建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平台。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4日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