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奖让座引发义利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7:3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有奖让座引发义利之争
核心提示

  近年来,“有偿失物招领”、公交车“有奖让座”等在不少城市悄然兴起,由于这些做法与拾金不昧、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等社会公德及传统美德发生冲突,一出现就遭遇“义与利”的责难。

  据新华社石家庄1月3日电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名为“运德”的失物招领公司2003年开业,作为中介,该公司通过主动联系失主开展业务,并向失主收取一定服务费,将其中一部分付给拾遗者,余下费用作为“利润”。而在河北保定等地,一些地方公交车还设立了“让座奖”,凡主动让座者,可以从司机那里领到一张奖励卡,每张卡都可到商店兑换价值1元的面包,两张可以兑换5元套餐一份。

  据了解,在我国广州、杭州、扬州等地,失物招领公司都曾在争议声中开业,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司经营状况大多举步维艰。公交车“有奖让座”则在许多城市已屡见不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偿招领、有奖让座等的倡导者坦言,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物质激励人们公德心的回归,是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比如“有偿招领”是为了合理补偿拾得者在失物归还过程中的付出,从而鼓励人们主动寻找失主,提高物归原主的可能性。因为东西遗失,很多情况下找不回来,原因之一是捡得失物者不愿耗时费力去寻访失主。而“有奖让座”则是为奖励让座者承受站立的劳累,提高这些“善举”的可能性。

  公德心要用物质利益激励,这与拾金不昧、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等传统美德相违背。记者在石家庄采访一些普通市民时,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教育中,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人人共知的社会公德,如果被注入物质因素,这不符合道义的内涵,而且会助长人们一切向钱看的心理。

  ■热点时评

  有奖让座折射美德教育不到位

  拾金不昧、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这些广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正不断被”货币化”。”有偿失物招领”、公交车”让座奖”,这些做法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用物质激励人们向传统美德回归。

  有人认为”有偿失物招领”、”让座奖”等是鼓励良好道德的举措,是对社会公德的张扬。它基于现实考虑,合理补偿拾遗者在失物归还过程中的付出,奖励让座者因让座不得不承受站立的劳累,提高这些”善举”的可能性。

  传统美德需要用金钱、奖品来延续,的确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尽管有关方面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但在很多地方,以道德的感染力来鼓励或约束人们行为的力量越来越弱。在无奈的情况下,有的地方选择了物质激励。”有偿失物招领”、公交车”让座奖”等是美德教育的”形式创新”,可是这种”形式创新”正验证了传统美德教育不到位。

  美德的价值在于不求回报,因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付出的过程中已经得到自己的快乐,特别是为老人让座这样的行为。美德的价值还在于,当这种道德行为成为一个环境中较为普遍的行为时,不求回报的善良之举不仅增加这个环境的道德财富,也使有善行者无意中受益。

  ”有偿失物招领”、公交车”让座奖”这些举措提醒我们,要更加提倡以助人、奉献为乐的行为,因为那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德的真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