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色娘子军》来到宁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8:07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红色娘子军》来到宁波

  《红色娘子军》主创人员合影。(周建平摄)

  本报记者陈青

  中央芭蕾舞团原创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今晚将在宁波大剧院上演。昨日,该团在宁波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团副团长黄民暄,副团长、1992年复排《红色娘子军》时的第三代“琼花”冯英和第四代“琼花”孟宁宁、张剑等主创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这一经典舞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

  该团副团长黄民暄介绍,自从1964年《红色娘子军》公演以来,广受各界人士推崇,是中芭的“拳头产品”。在该剧上演之前,芭蕾只是我国观众心中的“舶来品”艺术,而《红色娘子军》则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刻画了中国革命的盛大场景。《红色娘子军》从中国人的审美观出发,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在舞蹈方面,《红色娘子军》还融入了传统的戏曲和拳术的动作,比如琼花的“倒踢紫金冠”动作、洪常青的很多动作,都是从中国的戏曲舞蹈中发展而成的,散发出强烈的中国特色。

  40年长盛不衰的奇迹

  据黄民暄副团长介绍,《红色娘子军》从公演到上世纪70年代初拍摄电影,期间经历了不断的修改、打磨。自从1992年复排以后一直保持原样,除了演员变化,其他“没有出这个圈子”。40多年来,《红色娘子军》一直都是我国最经典最成功的原创芭蕾舞剧。黄民暄分析了该剧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三种因素:首先是大部分观众的怀旧情结,这些观众都是跟着《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舞蹈一起长大的,他们的青春是与《红色娘子军》一起度过的;其次是年轻人的好奇,在卡拉OK、蹦迪之后,到剧院里瞧瞧新鲜,他们感叹,没想到上世纪有如此艺术水准的经典作品;第三种是普通观众,他们可能喜欢芭蕾,但看完后仍会被红色娘子军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强大的演出阵容

  此次来宁波演出,中芭排出了最强的演出阵容,尤其是这次的女主角,全部为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获奖者。孟宁宁从1997年起担任琼花一角,已成为第四代琼花的代表,张剑主演了中芭1996年来几乎所有的剧目。据黄民暄副团长介绍,2004年,孟宁宁、张剑等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到军营进行了封闭军事化训练后,不但将军营中的所思所想,注入到新编《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中,并且将坚毅的军人气质灌注到了新时代的“红色娘子军”身上。

  40年来足尖首次舞到宁波

  这是《红色娘子军》第一次到宁波演出。据介绍,这次上台的演员将在68人左右,乐队成员在58人左右,合唱团是20人。中央芭蕾舞团每到一个城市演出,都会邀请当地的文艺团体合唱。本次到宁波来,他们邀请了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常青艺术团合唱团合唱。昨天下午,老干部们已与芭蕾舞团配合练习了2小时,用乐队指挥的话说效果是“非常好”。

  黄民暄副团长是余姚人,不过已有近50年没回老家,此番回家,直感叹变化巨大。“中国所有的剧场几乎都去过了,宁波大剧院非常出色。”黄民暄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