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江:“汕头精神”系列宣传文化活动是次成功尝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0:41 大华网

  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明办主办,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汕头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协办的“汕头精神”系列宣传文化活动历时3个多月,于近日圆满结束。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汕头之歌”歌词(歌曲)征集活动、“新汕头新魅力”DV大赛、“动感汕头”动画设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诠释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汕头精神的丰富内涵,生动地展示了新时期汕头人的新风貌、新追求和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新形象,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就

本次活动组织过程的一些情况,记者采访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江。

  积极创新运作模式“本次系列宣传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首先是体现在运作模式的创新上,”朱江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确定把“海纳百川、自强不息”作为汕头精神。为了更好地宣传“汕头精神”,我们策划了这次系列活动。在策划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外地的一些做法,通过报社、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搭建平台,吸纳社会力量和企业资金加入,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扩大了活动的社会面和影响力,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绿岛旅游山庄、汕头市中训(电脑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企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也展示了企业关心社会、热心公益的形象。其次,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样,有DV大赛、动画设计大赛和征歌评选。其中,通过动画这一生动、简约、直观的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汕头精神的弘扬和实践中来,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汕头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发掘更多的创作人才,推动了我市动漫产业的发展。

  着眼社会广泛参与

  让汕头精神更加深入民心、更加广为知晓,成为激发干部群众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内在精神动力。这是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朱江说,主办单位从一开始就着眼于活动的贴近性、参与性和广泛性,力求让更多汕头人成为活动的一分子。比如,在“汕头精神”综艺晚会的筹划上,主办单位广泛向社会征集晚会的策划、创意、舞美、节目等,目的就在于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各层面的热心人士来参与。

  据介绍,社会各界对本次活动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主办单位的预料。仅“汕头之歌”歌词(歌曲)征集活动就征集到200多首,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热心人士加入了创作行列,这些作者都怀着一颗热爱汕头的真诚的心,用最朴实无华的词句来赞美汕头、歌颂汕头,表达了对汕头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真挚情谊。如,吉林长春的林钦弘创作了《汕头颂歌———美丽的鮀岛》,并亲自作曲、录制光盘。他说作品完全是抒发他的思乡情以及对汕头美丽风土人情的赞颂;解放军战士黄瑞涛从2002年12月当兵至今,一直在南澳服役,历经三年的磨练,他对自己第二故乡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此次他饱含深情地创作了《汕头、我的第二故乡》,用他的话来讲是“词可尽,而意无尽。”

  力求评选公平公正

  朱江指出,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面对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多优秀作品,既感到高兴,又感到遗憾。高兴的是这样的活动能引起如此广泛、热烈的响应,遗憾的是由于获奖名额有限,还有不少优秀作品不能包容进去,的确可惜。朱江还说,组织者对本次评选活动自始至终都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力求公平、公正。像“汕头之歌”歌词的评选经过了三个环节。首先是征歌活动筹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从200多件作品中择优筛选出近百首,尽量不遗漏每一件好的作品;其次是组织由本市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第二轮评选,采取作品隐名、评委投票记分的方式,评出近30首作品;最后再请省的专家进行终评,包括全国著名词作家陈小奇、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等7名评委,采取分别评定、按级别给分的形式,最终汇总,按分数高低评出作品等级。朱江还透露,原来获奖等级中设有特等奖奖项,但由于没有一件作品能被半数以上评委评为特等奖,最终这个奖项空白,改为增设一名一等奖,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整个评选过程的公证性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针对一些作品为何落选,朱江补充说,有的作品的歌词尽管写得很优美,但细究起来,不能突出汕头的地域特色;有的歌词铺排得很华丽却不适合于谱曲;加上一些作品寄来的时间超过了征集截止的期限等等。因此,按照评选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这些作品只能“名落孙山”。

  据介绍,主办单位日前已将获得“汕头之歌”歌词(歌曲)征集活动中一等奖的两件作品《汕头特区之歌》、《汕头人》发布在汕头信息港网站上,读者可以随时上网点击欣赏。与此同时,主办单位将挑选这次参选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以表示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热心作者的谢忱。

  最后,朱江说,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作者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优秀作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推动“汕头精神”的弘扬和实践。本报记者陈健

  (责任编辑:许少丽、林伟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