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孙子:朱德的名字不是庇荫后辈的大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1:34 中国新闻网 | ||
朱和平近影 朱和平系朱德的孙子。也许就因为这个缘故,几次约访,都被他婉言谢绝。 近日,在空军的一个项目鉴定会上,我见到他。在此次会议上,由朱和平主持研制的一个项目通过了空军组织的专家鉴定。包括4名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很大,有多项重要创新。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于是,我与他就有了一次短暂的相聚。 “朱德的名字不是庇荫我们后辈的大树” “还是被你逮了个正着!”他笑着说。 朱和平的办公室布置简单。正中摆放一张棕红色办公桌,上面堆积着正待批阅的文件。一面墙立着书柜,里面有些书籍因经常翻阅已显“臃肿”。另侧放着一张沙发床,他的许多不眠之夜,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朱和平出生时值朝鲜战场正在进行停战谈判,因此取名“和平”。1953年5月,他被抱到朱德和康克清身边。 爷爷的话对他影响很大:“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实干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思想,在朱和平幼小的心灵中就扎了根。朱和平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到一名普通战士,从一名排长到研究所所长,他人生的每一个机遇与进步,都是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努力奋斗换来的。 听朱和平的爱人郭晓敏说,他那个忙劲,说“废寝忘食”一点不夸张。平时除了回家陪孩子度个周末,其余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他是我和儿子的偶像。儿子从上小学到现在考上重点中学,身边的同学老师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家庭背景。” “朱德的名字不是庇荫我们后辈的大树。很多人常为我有祖父这样的亲人而羡慕,其实不然,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朱和平说。 徒步走遍长征路 我无意间在朱和平的办公桌上发现一本封面印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老式笔记本。泛黄的纸张中记有这样一段话:“我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学会忍耐。一定要潜心学习,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不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字迹已有些模糊,却仍显清秀有力。它是1967年3月写下的。 就在那一年,生活和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他带来孤独和绝望。他毅然背起行囊,徒步走了一遍红军当年的长征路,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一排稚嫩的脚印与一篇篇沿途搜集到的红军故事,全部化为点滴墨迹保存在朱和平的记事本中。 继承爷爷的倔劲毅然从军 1969年,朱和平毅然报名参军。虽然体检全部合格,却仍被排除在外。他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1970年,朱和平回到了久别的爷爷奶奶身边。此时的他已经在北京带钢厂当了工人,但成为一个“兵”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料,身处逆境中的爷爷却坚决反对。 “也许就是继承了他老人家的那股子倔劲,我背着他们到北京市宣武区武装部报了名。”朱和平笑了。 时间一晃35年过去了,回忆当年的执著,朱和平并不后悔。他说,“军人这个职业,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意味着牺牲和奉献,每个军人都要直面现实,勇往直前!” “要说这小子在军队……那真叫这个!”朱和平的老战友老同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使我国雷达装备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在部队他自学完成了3年的高中课程,又相继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他认为,作为一名军人,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才能不辱使命。“我上大学期间,我国的军用电子技术,特别是雷达装备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二三十年以上,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现在已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作为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见证人和直接参与者,我感到非常地光荣和自豪。” 采访中,研究所办公室的一位大校军官告诉我说:“朱所长来我们所工作后,我们有7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朱所长付出的太多了。” 在研究所招待所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幅幅气势恢弘的摄影作品,“这些都是朱所长与战友们业余创作的,它们可以增强全所的凝聚力。”招待所经理介绍说。 采访结束后,我再次翻开朱和平的那个小笔记本,最后一页这样写道:兢兢业业工作,坦坦荡荡为人。 朱和平小传 1952年10月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参谋、处长、副所长等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3次荣立三等功。著有多部军事学术专著,其中公开发行的有《21世纪综合电子战系统》、《21世纪预警探测系统》,回忆录《永久的记忆》等。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宋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