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会未来建成什么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3:05 河北日报

  2005年12月27日,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与会者围绕《石家庄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工作及今年省会建设会有哪些大动作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将直接影响省会城市建设的新模样。

  “十一五”开局之初,记者走访有关部门,探访读者密切关注的、当前正在热议中的石家庄未来城市建设新走向。

  1、城市空间大拓展

  尽管还处于概念规划阶段,但人口高度集中的石家庄中心城区开始谋划一对新“翅膀”,这必将成为城市周边今后开发热点区域。

  ■凭“西部山前区”

  打造“山水城市”之名

  区域范围:位于城市西部,鹿泉市辖区内,规划控制范围南以金河为界,北至中山路西延长线,西以山脊为界,东至南水北调线。

  规划理念:该区处于西部太行山生态绿色屏障区和中部中心城市及近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区交界处,是两个生态区的缓冲区。

  功能设想:据石家庄市规划局有关人员介绍,该区域地处城市上风、上水方向,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植被较好,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优势,有利于建设一个富有生态特点的景观区域。

  目前进展:石家庄市希望利用规划手段引导山前区的发展建设,保护生态,并通过实施适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其生态资源优势,开发郊游设施,培育休闲产业、创新产业,缔造石家庄市的“山水城市”特色。

  根据这一设想,该区域规划目前有两种趋向。

  ———按照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方案,该区域核心定位为生态区。石家庄作为省会,缺少大型公园,需要在近郊区发展市级郊区公园作为补偿。同时,省会必须为未来发展保留如主题公园、国际博览会、国际会展等大型项目的机会用地,而该区域正是安排此类项目的理想场所。因此在功能上该区域则定位于特色旅游休闲功能区。

  ———澳大利亚Aspect公司规划思路是,在把生态保护和控制放在第一位的同时,该区域要顺应石家庄城市发展需要,以开放、宜人和充满活力的精神,建设形成服务全省,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今年动作:从深化控制性详规着手,以槐安路西延为重点,实施适度开发建设,培育休闲产业和创新产业,创建青山环绕、绿水镶嵌、山水相依的生态型魅力新区。

  ■借“东部新城”

  摆布支柱产业“重兵”

  区域范围:西起京珠高速公路,东至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边缘,北起307国道,南到规划的城市南三环。

  规划理念:石家庄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石家庄市应通过城市空间拓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功能设想:结合现有产业布局,该区域规划目标被定为:新城区发展以产业为先导,建设国际信息港、国际物流园区、民营企业园区、会展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的新经济发展区。

  按照正在修编中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该区域定位为:石家庄城市副中心,新经济发展中心,现代物流、医药研发中心和功能完善的生态型产业聚集中心。

  就该中心未来规划,石家庄市已邀请法国AAUPC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咨询,进行了宏观层面的结构性探索。

  目前进展:该区域已经成为石家庄各主导产业发展地,人口富集,也是城市“退二进三”战略接受主城区向外疏解的工业区域。

  今年动作:以槐安路东拓为重点,完善星辰广场项目区,启动会展中心项目群,建设京珠高速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实施规划公园,加速小岗上旧村改造住宅项目群建设。

  ■“1+4”组团结构

  终结城市单极扩张

  未来石家庄都市空间构成是何等模样?根据规划修编信息,“1+4”城市组团模式将被采纳。将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正定、鹿泉、栾城、藁城4县(市)为组团,以绿色隔离空间为保障的“一城、一环、四组团”的布局结构。

  规划理念:这一城市空间结构,将避免城市单极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以组团理念引领未来省会城市构架。

  规划定位:据介绍,在新的规划修编中,四个组团功能定位已经初步确定。

  正定组团———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教育、旅游为主;

  栾城组团———医药制造业基地,以发展医药、食品工业为主;

  鹿泉组团———石家庄市西花园,以发展商贸业和旅游业为主;

  藁城组团———化工工业基地,以发展化工、食品工业为主。

  为保证城市结构,建设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部门对绿色隔离空间进行了界定:范围为自城市建成区北至滹沱河南岸,西北至石张高速公路,西部至鹿泉、青银高速公路,南至窦妪、栾城,东至藁城军用机场,总面积约400余平方公里。该区域不仅是中心城市生态缓冲带,也是这一构架的重要保障。避免由于中心城市强大吸纳作用下,周边组团向中心挤压发展。

   2、城市道路大通畅

  此次规划会议中,关于省会城市道路建设的规划设想尤其引人关注。

  ■市域:高速公路“一环六射”

  结合京珠高速公路扩建、石张高速公路建设与现有的石黄、石太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构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利用高速公路网络及重要国省道,构筑中心城区与市域二级城市及县城1小时交通圈。

  ■都市区:从二环路至城市组团不超过30分钟

  经过深化的规划,都市区内将规划建设城市高速公路外环、石环公路,解决过境交通,中心城区与4个组团间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和一条国道,形成“环路+放射”型的都市区快速交通网络。中心城市与二环路至城市组团的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中心城区:公交优先

  形成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型道路系统和“一环两横三纵”的城区路网骨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建设沿主要客运走廊的“井”字形公交专用道及“十”字形轨道交通线网及城铁网络。

  今年动作:

  以槐安路、体育大街为主轴,东拓西进,南延北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生产力布局调整提供空间。

  槐安路向东跨过京珠高速,连通三环,并向藁城市区拓展;向西穿过西三环,并向鹿泉山前地带延伸。

  体育大街向南连通南三环,并向窦妪工业区延伸;向北结合太平河综合整治,跨过北三环,连通正定县城。

  投资19.8亿元建设主城区与新城区的衔接道路。续建建华大街(光华路———丰收路)、体育北大街(和平路———北二环)等6条道路。扩宽改造建设大街(槐安路———棉一桥)等8条道路。打通工农路———槐北路、富强大街、自强路(师范街———友谊大街)等剩余11条卡脖路断头路。启动二环路维修工程,对新华路(西二环———公里街)、兴凯路等4条破损主次干道进行大修。

  3、城市环境大变样

  ■绿地建设“满天星”

  规划理念:从以往只注重绿地公园总量转向重点区域布点与绿化满天星相得益彰。打造宜居城市。保证居民出门500米可见绿地。市级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服务半径为3公里;居住区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1公里。

  今年动作:

  以大尺度、大规模绿化项目为重点,投资12.6亿元,布景建园。新增绿地862.6万平方米。

  续建太平河整治工程,对北新城至五支渠21.4公里进行河道疏浚、桥梁改造、滩地绿化,增加水面、绿地。

  新建东环公园(东二环与南二环西北角,18万平方米)、玉村公园(西二环路东、新石中路北,6.2万平方米)、希望绿洲公园(塔北路以北、谈固东街以西,9.7万平方米)和柏林公园(北二环以南、规划华新街以东,6.7万平方米),同时对野生动物园、赵佗公园、石太公园进行完善。

  在裕华路、槐安路、中山路、红旗大街等主干道沿线建设26个、共计34万平方米的街旁游园。采取“政府出树、社区出地、群众出力”的办法,组织动员单位职工和居民深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

  今年,石家庄市还将按照“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继续加大公厕新建改建力度,使公厕分布与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相协调。

  ■旧城改造大规模提速

  据了解,今年石家庄市将出台加快城市拆迁改造政策和配套措施,大力推动城中村和城市旧区大规模、快速连片开发改造,全面改善旧城区环境。

  通过统一规划和项目带动,在由中山路———建华大街———裕华路———民心河西段围合的轴心区内,主要是集中力量加快实施以市中心周边项目群、南花园改造、火车站东广场、休门旧区改造、远洋城商贸广场、青少年宫周边项目群、河北报业大厦改造、开元广场、省博物馆改造等项目。

  对槐安西路振头段、槐安东路尖岭和槐底段、中华南大街西三教段、建华南大街尖岭段等主要道路两侧的城中村实施改造。

  ■今年力争二级以上天数300天

  今年石家庄市围绕控制两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按照“点状监督、量化管理、减量排放”的管理模式,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普查,并制定具体污染物减量排放规划,逐一分解落实到企业、单位,明确责任,限期治理。要继续打好燃煤治理、西北部建筑工业粉尘治理、汽车尾气治理三大战役,对市区各类燃煤锅炉全部实行脱硫治理,拆除市区分散燃煤锅炉50台,完成相关企业搬迁。

  同时,完善天然气加气站20个,实现50%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改烧天然气。继续提高西北部区域环境功能标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今年省会城市综合污染指数下降10%,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力争300天。

  链接

  规划新数字

  ■430万人

  根据最新讨论的规划,在“1+4”城市组团组成的都市区中,总面积达2657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43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300万人。

  ■668万人

  规划石家庄市行政区范围内,形成“1个都市区、1个次中心城市、12个县城(县级市)、28个中心镇、66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职能体系。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668万人。

  

  规划新概念

  ■一核、两区、两轴、四带

  在规划中,当前将主城区和新城区称作中心城区。结合城市空间拓展,规划形成“一核、两区、两轴、四带”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核:指城市中心区商业商务核。

  两区:指主城区、新城区。

  两轴:指沿中山路、裕华路的以原动物园、省行政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人民广场、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中心(裕彤体育场、体育馆)为主的东西向公共设施轴和沿京珠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景观轴。

  四带:指西部山前生态休闲带;桥西以水上公园、儿童活动中心、烈士陵园、桥西体育场为依托,结合科技大学西校区、二监狱搬迁改造和振头村改建,形成的以省行政中心为核心的桥西行政、文化、体育设施带;桥东以市行政中心、人民广场、省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为重点,结合广安大街整治、棉纺厂搬迁,与南部的大学城公共设施带、省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构成的桥东行政、文化、体育设施带;新城区产业发展带。

  ■西山、北水、绿环、绿廊

  西山:指西部太行山绿化。包括白鹿泉、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及部分浅山、山前绿化区。打造山水生态、休闲、会议、度假区,以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塑造城市的西花园,实现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西优”战略。

  北水:打造北部滹沱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生态化、自然化、亲水性的理念,以防洪可安、水清可游、美景可赏为目标,续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包括汊河整治、太平河河道疏通、防洪堤整治及沿岸绿化工程。

  绿环:指包括由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区和植物园地区组成的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地及环城生态林带,是影响中心城区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隔离空间中重要内容。

  绿廊:指沿水系、道路建设绿化带,形成生态走廊,将各级生态绿化系统连接起来。

  

   背景分析

  新理念引领“新城市”

  城市化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很多条目都在关注着城市化的质量问题。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如此牵系人心。

  规划先行:托起协调之美

  曾经,城市给人的感觉便是一座“孤岛”,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高楼林立,令人窒息。

  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依然在担心:明天的城市拥有的是更大的拥堵还是便捷、舒适的生活?

  为给城市一个最好的明天,各地在“造城运动”中都想到了“借脑”规划。一时间国内知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忙得不可开交,国外知名机构也纷至沓来。据石家庄市规划局有关人员透露,为做好此次省会总体规划,他们提前用1年时间对涉及的14个专题进行了咨询研究,才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概念。一座城市的规划,背后有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作支撑。

  一个明确的方向不可逆转:国家开始明确地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关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人类发展、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土地和资源之间开始寻求一种协调关系。

  要实现这些,关键一环便是做好具有法律效力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士提出,城市化战略必须克服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下,这一顾虑完全可以打消。那便是树立“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

  按照既定规划建设的城市,注定会一步步激发出市民的归属感。区域概念:彰显城市魅力

  城市化进程中也有一个“高频词”———组团式城市。

  按照有关专家解释,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

  一座中心城市,今后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以N环路为界点的城区,正如热议中省会的未来一样,城市发展正在走出单极增长的误区。新城、卫星城等概念被复制或修改完善后,注入城市发展中。

  人们希望中心城市能担负起本区域内经济社会乃至文明发展的重任。而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的出现,正是迎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个组团式城市群,在水平层面上看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统一。

  一座城市可以由几个组团组成,几个城市同样可以形成组团。在急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一城市化演进方式被普遍采纳的背后,证明了城市组团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可替代的拉动、辐射作用。

  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眼光”开阔了许多。城市生态:进入主流意识

  过去的一年里,因为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美国新奥尔良遭受的灾难被业界评价为城市生态缺失的结果。

  每临极端气候,城市居民与市政管理者像农民一样开始提心吊胆。城市未来的生态安全,不仅仅决定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而且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命运和未来。不久前国家建设部还专门就城市硬化做出了相关规定。

  而不久前,广东省推出《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研究》,目的是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形态;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管理,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作为城镇体系规划包括覆盖整个行政辖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实行分级审批。区域绿地规划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公布,而且,一经划定,必须在较长的时期内永久保持,并不得少于20年。

  结合省会城市总体规划设想中屡屡提到的生态环节,人们相信,未来城市活力不仅仅来自经济、社会、文化,还来自更富魅力的大自然。

  □本报记者张小林张许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