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的士一车难求 骑车寒风灌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4:35 新民晚报

  

的士一车难求

  上午视点

  今天是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汇入上班族中,与读者一起感受2006年首个工作日出行的酸甜苦辣。

  【7:15】赶早出行一车难求

  7时15分,记者在细雨中走到中潭路上,以往此时小区门口会有出租车排队,此刻车影全无!驶过的出租车全有乘客,而路边等车的上班族却越来越多。

  眼看出租车进中潭路之前早被“拦截”,记者决定走出“重围”来到长寿路。7时30分不到,长寿路上已是车流滚滚,但依然不见一辆空的出租车。记者此刻深深体会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了。一起等车的有三四个人。一个男子头发已被淋湿,绝望地向路过的每一辆出租车招手。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空车开来,该男子一个箭步上前,拉开车门时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约7时50分,记者总算乘上了一辆出租车。师傅说:“你运道算好的,今早一路上都是叫车的人!”

  而本报另一名记者,在浦东南路、浦电路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也没见一辆空的出租车。记者从大众出租调度中心瞿主任处了解到,今天早上7时30分至8时30分这段时间,是出租车最抢手的时段。

  【7:20】721路乘客比平时多1倍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本已交通繁忙,偏偏天公不作美。因此,不少上班族今晨特意提早出门。记者7时20分来到721路青杉路站时,候车乘客比平时多出一倍,车上乘客也比以往多了1/3,不过总数并不多,大约只有二三十人。

  节日期间睡惯懒觉,一些乘客显然还没适应今天的早起,很多人将本应在家里完成的事情搬到了车厢里。三五个乘客拿着早点狼吞虎咽,车厢里弥漫着各种食品混合而成的香味;一个女乘客甚至拿出镜子和化妆品,趁着车辆等红灯的间隙涂脂抹粉;还有一个中学生打开书包收拾书本文具,不巧车辆正好来了个急刹车,刚整理好的文具冲出书包洒了一地。

  721路是从绿苑路驶往上海体育馆的线路,主要行驶路段吴中路上有两个著名“堵点”——虹梅路吴中路口和桂林路吴中路口。不过,今天的路况还不错,车辆2个路口分别只堵了5分钟和2分钟就顺利通过。一些乘客议论说,如果吴中路也能像延安路等道路那样开辟公交专用道就更好了。8时05分,车辆顺利抵达终点站。乘客黄先生看了一下手表告诉记者,行驶时间跟平常差不多。

  【8:00】骑车上班寒风“灌”腿

  顶着寒风,冒着冻雨,但穿着雨衣骑车上班的记者还是感觉到一种温暖——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前行的路再难、再长,也要打起精神来嘛。

  早上8时,记者沿着崂山西路骑行,大街上和记者一样骑车上班的人还真不少,都是雨衣、口罩“全副武装”。尽管雨衣里有一种湿热,但寒风还是从记者的雨衣下摆灌进来,两条腿感受到的是一种刺骨的冰冷,好在骑了一段路,身上就开始暖和起来。可能是因为天雨路滑的原因,大多数人骑车都放慢速度,尤其是到了公交车站附近,候车的人们有的站到非机动车道上来,骑车人更是小心翼翼。

  到了东昌路渡口,记者先到空调轮渡内“打探”了一下,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宽大的椅子和温暖的空气一样令人舒服,有的乘客干脆歪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记者又来到非空调轮渡上,这里聚集了大量自行车和助动车。凛冽的江风吹来,尽管记者还穿着雨衣,但还是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一位在船头的中年男子点燃了一支香烟。记者与他攀谈,中年男子坦言,天天骑车上班,再冷也习惯了:“我看你年纪轻轻,一定还没有孩子,我有一个女儿,上高二了,我们做父母的这么辛苦工作,还不是为了孩子?想到她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到,学习用功,做父母的辛苦一点也觉得欣慰。”

  【8:25】很难挤进地铁列车

  从莘庄驶来的一号线012193列车缓缓驶进上海体育馆站,广播里通知说,因为列车比较拥挤,无法上车的乘客请等待一下,下一班列车很快就到。车辆停稳,记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挤进这辆列车。乘客实在太多,车厢门关了几次才关上,为此耽误了一分多钟。幸好,滞留在站台上的100多名乘客在2分钟后就等来了下一趟列车,记者奋力挤了进去,不过还有几十名乘客没能挤进来,只能失望地看着列车远去,期待下一次的运气好点。

  站在车厢门口附近的记者,前胸后背贴满了人,当包里的手机铃声响起时,记者花了2分钟才将拎在手里的包提上来并掏出手机,而每次进站时,来自四面八方潮水般的压力则将记者压迫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8时38分,记者在陕西南路站下车,调转方向乘回上体馆,这次运气比较好,车厢内的乘客密度大约只有80%,而到了徐家汇站之后,密度更是降到50%左右。

  在上体馆站下车后,记者穿过宽敞明亮的走廊来到4号线站台。由于对这条新线路比较陌生,不少上班人聚在站台上看着线路指南计算着最佳出行路线。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说:4号线通车了,又实行了一票换乘,既方便又省钱。

  9时06分,经过12分钟的等待后,记者穿过自动开关的玻璃屏蔽门,走进了每节车厢仅有几名乘客的4号线列车。崭新的线路,崭新的列车,载着崭新的日子,驶向每个人急急赶去上班的单位。

  本报记者金志刚孙云沈月明

  今晨,骑车的“上班族”们披着雨具上班。瞧,公交车窗上的水珠与街头穿行的自行车融为一体,宛若一幅抽象艺术绘画杨建正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