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在我们还能吃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6:30 北京晚报

  “现在,我们还能吃什么?”2005年,食品安全问题屡屡亮起红灯,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奶粉碘超标、回炉奶、早产奶、甲醛啤酒、致癌保鲜膜,到多次检出寄生虫卵的韩国泡菜、硫磺熏制的竹笋、敌敌畏浸泡的火腿……食品市场像在玩“多米诺骨牌”,就连国内外一些著名食品企业也纷纷“落水”,令消费者越吃越心惊。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公众电话调查发现:20

05年3月以来,“苏丹红一号”、“转基因”等成了最吸引眼球的关键词,亨氏、肯德基、卡夫乃至雀巢、立顿等跨国公司也因此遭到质疑。食品安全成为今年最不能丢掉的字眼儿,热点率达到86%。

  值得忧虑的一个事实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总体水平偏低,有些标准已经滞后,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间技术指标不统一,有的领域竟然还是空白。其中,农药、兽药残留量以及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等标准缺失尤为突出,“检测缺乏标准、处罚没有依据”的尴尬局面经常出现。

  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能让百姓吃上安全食品?一连串的食品安全风波,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食品安全事业的进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食品安全法规,目前已初步构建和形成了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制订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食品生产进入门槛;有关部门同时加大了监管力度,将检查结果及时通过媒体披露,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令北京市民放心的是,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其作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来抓,食品安全工作已连续5年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并作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首都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政府各部门初步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针对重点食品的化学性、生物性等污染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监测,每年抽样近10万个。

  2005年,全市监测食品的总体合格率为95.27%,较去年水平提高0.37个百分点。其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油、猪肉、蔬菜、调味品和水产品等重点食品的合格率都超过了97%。

  2003年至今,共有1815种危害较大的不合格食品、39家屡出问题的食品企业和山东昌邑、天津武清、蓟县、宝坻、河南延津等7个存在畜禽注水行为或检出“瘦肉精”的产区被清除出首都市场。

  2005年,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列为市、区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区县功能评价考核体系、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市食品安全办透露,本市将建立起一套严密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在本市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重点地区设置1.5万个监控点,利用现代通讯和技术手段,实现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果断决策、快速处置和动态指挥。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基础。迈入2006年,食品安全究竟能不能掌控?消费者能否重拾食品消费信心,消除信任危机?坦率地说,让“脏食品”、“毒食物”彻底销声匿迹,目前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也许不太现实,但我们毕竟看到政府部门正在做着不懈努力,随着食品安全网织得越来越密,人们今后吃得也会更加坦然。

  本报记者杨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