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京广桥边路面塌陷考量政府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21:20 人民网

  1月3日凌晨0点30分左右,北京东三环京广桥一条污水管线断裂,污水渗漏造成京广桥南侧主、辅路间路面下陷,形成一个面积达200平方米、深约12米的大坑。污水灌入正下方的地铁十号线工地,正在施工的40名工人及时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给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市政府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京广桥附近采取交通临时管制。

  以东三环的交通流量以及正在施工的地铁工程,此地出现一个面积200平方米、深约

12米的大坑,北京市政府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如此重大的塌陷事故,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现场没有出现重大交通拥堵,周边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应该说,市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是得力的,成效也很显著。总结起来,笔者以为起码有两个方面值得称道:

  一是从上到下的通力合作精神。一个事故,就可能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没有强有力的协调、配合,抢险效率不可能高。事故甫一发生,城建、交管、公用等各部门分管副市长就走到了一起,共同以抢险效率为第一目标,各司其责,控制事态发展,体现了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手段,既通报了情况,又得到了市民的支持。1月4日下午,笔者破天荒地收到了这样一封短信:“交管部门提示,今晨东三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发生漏水事故,东三环京广桥、朝阳路附近实行了交通管制,请车辆绕行,谢谢广大市民的配合与支持!”。应该说,这样的传播方式成本不高,但效果不错。通过“公告短信”的疏导,不仅能减少车辆到此“向后转”的混乱,较好地缓解现场的交通压力,而且作为一项创新,完全可以用于与市民沟通的其它事物中。

  从此次事故的发生、抢险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多还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下。在塌陷事故处理指挥中心,一名地铁维修人员透露,由于北京部分地区的污水管道年久失修,污水外渗,使土壤中水分饱合,当地铁修到这些地区,产生的压力使老化的管道破裂,渗水后就有可能会形成流沙,造成地下空洞,形成路面塌陷。此外,由于地下污水管线没有阀门,出现管线漏水后,无法从上游载流,只能用沙袋封堵等最原始的办法来控制污水对周边的渗损。在立体交通、热力、燃气、通讯、供水等网线的综合压力下,污水管线的日常维护,隐患排查,无疑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长远来看,污水管线的日常维护、隐患排查,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但在“远水难解近渴”的情况下,政府只能以“责任”二字来化解风险了。从这次为一项路面塌陷而启动的应急预案,我们看到了“事后文章”中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事前防范中更多体现这种责任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