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时评:民企应防“国企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0:23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份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过短,平均寿命仅为7.5年。造成民企短命的因素虽然有多种,但内部管理滞后,企业做大后迅速患上“国企病”是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用人机制僵化,决策速度缓慢,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是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更是转变国企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改革重点。但是,近些年来,这些在国有企业中不断消除的“病症”,在民营企业中却有逐渐流行的趋势。有些民营企业,

用人体制封闭自守,重要岗位长期由家族中人掌握,以关系远近、血缘亲疏而不是能力高低来决定职务晋升。这样,优秀的管理人才无法进厂,或是进厂后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企业的管理、应变能力也就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有些民企老板好大喜功,骄傲自负,决策随意性强,听不进下属意见,往往凭主观判断和个人喜好就盲目拍板。这样,企业固然可能因为老板的“高明”而受益、腾飞,但也极有可能由于他的个人失误而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断送企业的前途。许多民营企业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些民营企业规模小、员工少时,管理相对容易,市场反应很快;一旦规模做大后,机构、人员迅速膨胀,人浮于事、奢侈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也加速蔓延,企业竞争力必然下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败下阵来。这些原本意义上的“国企病”,正在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大致命伤。

  民营企业要避免、根治“国企病”,企业老板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意识到,亲缘关系既有可能维系团结,也有可能使企业四分五裂;用亲情来治理企业是暂时的,用科学有效的机制来管理企业才是长久的。不破除遍布民营企业的“家族制”管理,优秀人才就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老板作为创业功臣,不见得是管理能手,不能固守以往的运营经验,不能梦想着永远控制企业。要勇于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造,及时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规模做大后,要时刻注意避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弊端,防止决策流程的僵化、漫长。企业老板再聪明,其才智也是有限的。把企业兴衰寄托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也是极端危险的。只有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灵活的人力资源制度,使企业经常保持旺盛的活力,敏锐地适应外部变化,才能避免患上“国企病”,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赵华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