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书力和他的“喜玛拉雅文化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0:30 新华网

  新华网加德满都1月4日电 记者 陈乔炎

  为庆祝中尼建交50周年,应尼泊尔国际文化网邀请,“中国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展”随中国西藏喜玛拉雅文化代表团来到了尼泊尔。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韩书

力,带着他的力作第三次来到加德满都。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的韩书力,虽为美术界名人,却创作出一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品,蜚声海内外,在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画展,他是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但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谦和、儒雅。

  韩书力说,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他来尼泊尔,是从拉萨乘坐汽车,翻越了世界屋脊,“从而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喜玛拉雅北坡至南坡文化过渡带的存在状态,”更加感觉到“喜玛拉雅文化圈”内容的厚重。

  “喜玛拉雅文化圈”,这个在一般人听来觉得十分新鲜的概念,韩书力说起来却是那么的明确和深思熟虑。

  他说,千百年来,这个概念始终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只不过因南北两麓的种种原因而常常被人淡忘,或有意无意地边缘化。

  韩书力说,“喜玛拉雅文化圈”并不是他首创的概念。早在10年前,西藏文艺界的一些人就曾提出全面、系统地考察、整理和研究喜玛拉雅文化,包括对绵延2000公里地段的民间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建筑艺术和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的调查。“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认为,实施这个工程的思想和物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他说,作为一名长期在西藏工作的美术工作者,“我们有条件参与的还只限于绘画和雕刻等造型艺术。”

  韩书力说:“当然,我们考察、比较和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更好地吸收与借鉴,从而能更丰富和壮大自身,以获得一种脱胎于传统,又有着鲜明时代印记和艺术家个性风格的绘画形式。”

  他还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设想:成立一支“世纪文化工程考察队”。他说,这支考察队应由中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4国的研究人员和艺术家组成。届时,这几个国家的人员可以换位考察,以获得新鲜的视野。

  北京人韩书力在西藏已经度过了32个春秋。上世纪70年代初,命运之舟把23岁的他从黑龙江畔载到了雪域高原。他说:“我清楚地记得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3个多小时的行程结束时,我已经暗下决心,留下来,不走了。因为这里的山川太美了,这里的藏胞太美了。这种美是朴素的、本色的,更是学画的人心目中的大美”。

  现在,韩书力发现的,不仅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美,他希望将南坡的美也融合一起,继续探索“喜马拉雅文化圈”更深邃、更丰富的内涵。(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