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工名录:劳动者的功德碑(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2:26 人民网-华南新闻

  

民工名录:劳动者的功德碑(今日关注)

  民工们常常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为城市建设了豪华气派的场馆楼宇和科技含量颇高的公共文化设施,可是他们个人却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建“名录”,就是要让每一个参观者、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贡献。

  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

  新年第一天,海口市下起了绵绵细雨,坐落在国兴大道上的海南省图书馆在雨中显得格外宁静。白色大理石雕刻成的“参建民工名录”上(见下图),海南籍、广东籍、福建籍、江西籍、安徽籍、四川籍、湖北籍七大类、626位民工的名字,泛着淡淡的银灰色,向过往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我是这座图书馆的建设者。

  站在这块已经有些名气的“参建民工名录”前,记者只问了图书馆的施工单位———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经理陈文东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为民工竖碑?”

  陈文东对我们的提问并不奇怪。他告诉记者,为制作民工名录,他们花了心思,因为在他们眼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们,绝对是建设海南的‘英雄’,城里人在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

  为海南文化增添新元素

  眼前新落成的海南省图书馆,是全国最后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海南过去没有省级公共图书馆,这或许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海南人民格外在意图书馆的建成,将其视为文化精神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而制作“民工名录”,则为海南文化增添了新元素,意在大力弘扬“劳动者光荣”。

  陈文东说:“以往的建设工程,通常是刻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或者刻上捐款者的名字以及某某领导的题词。这一次为了建‘民工名录’,听说有关部门还特别请专家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材料、字体、格式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这番话发自内心。

  “图书馆虽然已经完工3个月了,但经常会有参建民工带人来看,他们更多的是冲着‘民工名录’来的。”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师张运彬很动感情地说:“社会应该给予民工群体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更好地激发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运彬并不在乎身为工程师的他名字没有被刻上去,“我们的名字都隐藏在工程中了,翻开工程备案资料,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名字,但是把民工的名字刻上去,折射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反映社会对民工的尊重与关爱。如今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设力量。”

  “民工名录”成为无形资产

  这个冬天,建设海南图书馆的民工,因为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石碑,而感到冬日里的一股暖流不时荡漾在胸中:“特别辛苦,很疲惫,不时会有想家的感觉。不过我们并不求有多少回报,只求社会认可……”离家久了,民工们说话的尾音都有了些海南腔。

  “实在想不到,实在想不到。自己的名字被刻在图书馆的墙上,是对自己劳动的认可、技术的认可。”32岁的莫元浩只有初中文化,平时最愿意去的地方就两个:网吧、图书馆。他说这块名录已成为自己的无形资产:“只要有人问我做过什么工程,叫什么名字,我就会响当当地告诉别人:我参与了海南省图书馆的建设,名字就刻在图书馆的墙上。”莫元浩告诉记者,现在,民工们都会主动收集有关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以此互相鼓励,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做工也更加欢实了。

  四川籍民工陈通学,来海南已经20多年了,一直从事工程基建,“这个工程一开始就是奔鲁班奖去的,活很难干,难度大了几倍。把我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陈通学告诉记者:“去年在海南一共干了三项大工程,只有图书馆工程没拖欠我一分钱。”

  现在最让陈通学发愁的就是给江苏南通二建干的另一个房地产项目,他说,在那边,“工干完了,项目的主施工单位却换了,南通二建也撤回了内地,欠了我们280多人的54.5万元工程款似乎没了着落。”说到此,陈通学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们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但要拿到添砖加瓦的工钱却很难。如今又到了年关……”记者从陈通学的叹息声中听出了无奈。

  相对那些想方设法克扣“民工”工钱的企业,海南省图书馆无疑给人以凛然正气,这里的“民工名录”,给那些“黑心”企业以无言的谴责,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社会压力。

  社会呼唤公正公平

  在微微有些寒意的小雨中,记者在“民工名录”前徘徊良久,心中肃然起敬。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比如在烈士碑前;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却是“民工名录”,他们当然不是烈士,我们没有体会到关于生命的悲壮,却体会到社会的巨大变迁和随之而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温馨。

  “‘民工名录’的出现,说明了海南对民工的人文关怀。”最早提出“民工名录”创意的海南省文体厅厅长徐庄说起“民工名录”就动情:“多年来,民工们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为城市建设了豪华气派的场馆楼宇和科技含量颇高的公共文化设施,可是他们个人却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建‘名录’,就是要让每一个参观者、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贡献。”

  把赞誉也送给“立榜人”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向挑剔的网民们,这次把赞誉也送给了“立榜人”。一位网友写道:那些为民工“立榜”的人也应该得到称颂。他们用自己的良知、责任感和行为给那些肆意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黑心老板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另一位网友感慨,在一个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上为民工立榜,歌颂他们的功德,其本身就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给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以公正公平的待遇和以人为本的关怀!

  曾几何时,我们的字典里出现了“民工”这样的字眼,但那只给人一种“劳动力”或者“苦力”的概念。现在,有人为这些“苦力”竖“碑”了,虽然那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也只花了10多万元,但我们觉得,那代表着整个社会有一种意识正在觉醒,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最人性的文明:赞美所有的劳动和建设,并给所有的劳动者以最高的荣誉。

  《华南新闻》(2006年01月05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