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民工”正名(华南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2:26 人民网-华南新闻

  “民工”,这个曾经“卑微”的称谓,却有些“意外”地刻在不久前新落成的海南省图书馆的石墙上。海南此举,无疑在告诉世人:劳动者是光荣的,民工是令人尊敬的。海南的“民工名录”直击心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也是对中国两亿多“民工”的最大慰藉。

  “民工”一词,出现在中国的“字典”里还是近20年的事情。这个群体,留给人们

的印象,是在火车站上扛着行李一脸茫然的疲惫赶路者,是讨薪路上让人心生怜意的弱者……毫无疑问,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然而,正是他们长期漂泊在外,过着艰苦的日子,却以坚韧的辛勤劳动,为城市建起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为国家铺就一条又一条高速路。正是他们,为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埋头苦干,他们确实是中国最勤劳和善良的人群。

  海南为“民工”立碑,此举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主流意愿。事实上,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民工的关注和关爱。数年前,“民工大省”四川省第一个着手纠正“歧视民工”现象,他们向本省外出打工的民工发出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家乡的税收作出贡献。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注意到了“民工”的价值,“民工”们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得到了上至经济学家下至普通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毫无疑问,“民工”这个现代汉语新名词,正在成为劳动者的符号,成为光荣的象征。

  然而,要彻底扭转歧视“民工”的思维惯性,仅仅靠感谢和理解仍然不够。还需要真正解决全社会的心理认同问题。“民工”是同胞,也是公民,他们不仅要尊严,也有权力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各种切身利益。海南省图书馆的做法,其意义不仅仅是承认了“民工”的劳动价值,更重要的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给有关“民工”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海南省图书馆的“举手之劳”,折射出时代观念的深刻变迁,当这种意识“觉醒”之后,社会要为民工们再做些什么呢?这的确又是一道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华南新闻》(2006年01月05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