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西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50周年 队员们故地重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2:36 新桂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

  “变化真大呀,原来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变成甘蔗林和芭蕉林了。”“看,那里不就是当年我们养猪的地方吗……”1月4日上午,4辆大巴开进了南宁市西郊的金光农场,车上走下来一个个头发灰白的老人,平时寂静的农场忽然热闹起来,金光农场的小礼堂也装饰一新。原来,这天是广西省青年志愿垦荒队成
立50周年纪念日,100多位当年的垦荒队队员,从全区各地赶来,故地重游,重温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遗憾:一些队员再也无法回来

  大巴快开进金光农场的时候,记者身后的两位老垦荒队员,看着手中的一份队员名单,说谁已经老年痴呆了,这次没办法再来;谁从桂林来,谁又从梧州来——当年来垦荒的时候,他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风华少年,而今,他们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了,有些曾参加过40周年纪念活动的,已经不能赴50周年之约,在队友们心中留下了遗憾。

  不过,当原青年团广西省委副书记潘古祝队员们健康长寿时,他说:“60周年我们在这里再见,大家有没有信心?”全场齐声应答:“有!”那洪亮有力的声音显示,队员们依然像当年一样乐观。

  振奋:品尝农场的各品种牛奶

  吃午饭时,金光农场为垦荒队员们准备了丰盛的火锅大餐:鸡、鸭、鱼,猪肉、牛肉,蘑菇、青菜、牛奶等等,全都是农场自产的,很新鲜。队员廖伯寿很感慨:当年垦荒时,队员每隔3天才能吃到一点坐牛车从圩上买回来的猪肉;队员国宝玉还记得当年大伙的主食大多是玉米、木薯和红薯,“用石灰来煮玉米,很难吃”,“也没有什么菜,沾点盐巴就吃”。

  原来垦荒队只有几十头牛,只用于耙田犁地,而现在金光农场已经变成广西最大的养牛基地,也是华南地区进口澳洲牛最多的养殖基地,有近3000头荷斯坦奶牛和奶水牛。一路上农场为队员们备足了鲜奶、酸奶,队员们喝着新鲜的牛奶,开玩笑说:“这些牛奶昨天还是草呢!”金光农场场长黄党源介绍说:“刚把那些澳洲牛买回来时,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赶牛都不走,后来有人说那些牛只会听英语,工作人员改口说‘go、go、go’,嘿,那些牛都乖乖地走动了!”幽默的介绍使队员们乐得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自豪。

  追忆:精神很快乐

  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黄泥水;白天去垦荒种地,晚上回来后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工作、生活很艰苦,可是我们在精神上是很快乐的。”垦荒队员廖伯寿回忆,当年一个队几十个队员,共住一个茅草房,席子往茅草上一铺,男的睡一边,女的睡一边;天气热时,就在头顶边扒开茅草挖个洞,下雨天就用草帽把洞堵上。尽管这样,晚上大家经常会拿出锣鼓来,敲鼓唱歌跳舞。

  “如果不是有一种信念,一般人是很难舍弃舒适的生活,志愿去垦荒的。”组织这次活动的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余远辉说,建设和谐广西,我们仍需要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志愿垦荒精神,这就是志愿垦荒队回乡的意义所在。

  相关链接

  1956年1月4日,青年团广西省委在南宁市隆重举行广西省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暨欢送仪式。次日清晨,203名来自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地的青年,向邕宁、隆安交界处的荒地进军。他们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放弃城市户口,有的甚至放弃干部、工人身份和每月几十元的工资,住草棚、顶日月,用双手在不毛之地上开垦出2000多亩耕地,为国营金光农场青年分场和淀粉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杨东 作者:蔡立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