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两岸关系将曲折前行(专家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3: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两岸民意潮流推动

  记者:2005年,两岸关系发展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指引下,大陆方面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遏制了岛内“台独”气焰,同时“以民为本”推出一系列务实、灵活的新举措,使得两岸关系出现了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新局面。展望2006年,两岸关系会有较大的新进展吗?

  专家:2006年,两岸关系将按照形势发展的轨迹曲折前进。可以说,形势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仍存在的严峻复杂性并存,影响2006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各要素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两岸民意的巨大潮流推动下,两岸交往交流的某些有待突破性成果,已经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记者:在这种趋势下,台湾政局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人们注意到,岛内的两大政治集团———“蓝绿”双方的消长态势发生了逆转。

  专家:岛内政局在2006年将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台独”为党纲的民进党,始终挥不去人们怀疑“两颗子弹”的阴影,2005年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更加强化了“朝小野大”的格局。陈水扁在2008年因无法参选台湾领导人,其提前“跛鸭”、弊案缠身和后继人问题显现其颓势已到。而国民党在其“十七全”上完成了新老交替,“胡连会五项共同愿景”列入了政策纲领,马英九时代已来临。虽然国民党仍面临内外联合阵线的建立,但其在岛内政局的制衡力量不容轻视。蓝绿阵营争斗更加激烈。

  ■不能对“台独”掉以轻心

  记者: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2006年岛内还有台北、高雄市长的选举,而借选举鼓噪“台独”是某些人的惯技。随着汪辜二老的相继去世,两岸“两会”还有没有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商谈的可能?

  专家:我认为,2006年值得密切关注的是台湾民进党当局在“宪改”问题上的动作。在利用“台独”理念动员其支持者不能奏效后,他们策划用“宪改”中的新的“国家主权论述”拉抬民进党的声望,但这恰恰反映其坐困愁城、无牌好打的窘境和政绩不彰、执政无力的困局。2006年在台湾还有台北、高雄市长的选举,胜选者归哪个阵营所属,将增加双方未来争权夺利的资源和筹码。2006年可以预见的是,两岸关系将再一次成为台湾在野党获取支持率的抓手,开放旅游和“三通”问题中的双向直航将再次成为要冲。台湾民进党当局也有可能在体现其权力存在的有利时机,开放一些已经挡不住管不了的领域,以尽量挽回经济衰退、民意失分的局面。但在其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指望其回到1992年两岸能够商谈的局面是不现实的。相反,我们不能对其“台独”的借机挑衅掉以轻心,两岸严峻复杂的形势仍然存在着。

  记者: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新的一年中会有哪些特点呢?

  专家:2006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持续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大陆科学发展观和科技自主创新的带动下,两岸经济按“砌墙理论”,将逐步量化积累,循序渐进。经济互补互惠发展的势头,将不可逆转,仍会保持。“十一五”规划建议已将台湾纳入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提及“支持海峡两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在2006年持续发展,祖国大陆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照顾和维护台商的正当权益,提供和改善台商所需要的服务平台和法制环境,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还需要放宽各市场的准入条件,开拓新的市场,引导台资企业与大陆民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从台湾的现况出发,在制造业投资为主的情况下,要积极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办好现有的农业合作试验区。从农产品单纯进口,转到鼓励引导台农投资大陆农业,提供配套资金,生产出高级农产品,占领广大海内外市场。二是要不断探索互利互补、务实有效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

  记者:有专家提出:要探索符合WTO精神、不照抄CEPA模式的“一中市场”架构的长效合作机制。您怎么看?

  专家:这确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一个方向。“两岸合作,赚全世界的钱”,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应该是今后的观念和政策。从有利于推动这个机制的目标出发,要发展两岸的现代服务业。具体可从某些配套措施着手,如:两岸运输业在国际物流业的策略联盟、推动两岸资讯产品“标准化”、解决台商申报获准“中国驰名商标”问题、批准优质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探索两岸合作共同研发等。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从民间开始,行业交流沟通,“公权力”机构默认。台湾方面采取防堵政策,借口“有效管理”调查台商投资,仍限制和阻挠双向平等的经济往来,这些做法是不得人心的,但势之所趋,逆动是不会长久的。

  总之,2006年两岸关系仍会继续发展。两岸互动的主体还是两岸人民,为两岸人民谋利益,是历史留给两岸领航者的任务。人们期待这一年,两岸老百姓能从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05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