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科技进步创造人文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5: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科技进步创造人文环境

  本报记者赵亚辉

  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为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

  创新文化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和高层次目标,可以提供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

  科学普及是传播创新文化的重要渠道,并为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中,“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首次被列为一个独立专题,作为专题研究组组长,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感触颇深:“过去几次规划都没有把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作为主要议题,这次开了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王渝生认为,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可以带动整个民族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培育人们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和创新意识,为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创新文化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内容和高层次目标,可以为科学普及提供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科学普及是传播创新文化的重要渠道,并为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都要求科技界、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是需要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

  在2004年6月2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两院院士要承担起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重任。要把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生活观,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要通过普及科学发展观和其他科技知识的持久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创新,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武装,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这给我们很大鼓舞,明确指出了科技人员的职责除了要搞创新,还要进行科普,要夯实创新文化的土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一思想在中长期规划中有所表述,这是过去的科技发展规划前所未有的。”王渝生说。

  王渝生认为,当前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尚未成为普遍风尚,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官本位’等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科技工作者的行为模式;科研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有利于创造力的思维品格尚未形成。科学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科普能力薄弱;学校科技教育存在缺陷。

  “创新不仅是科技界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王渝生说,“在战略研究中我们提出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一是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二是培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三是确立创新机构的组织规范和文化风格。科学普及的战略重点,一是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开展相关领域科普工作;二是改革体制机制,开创科普新局面;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大幅度提高科普能力;四是推进科技教育改革,夯实国家科学素质基础;五是加强重点人群科普工作,增进人民福祉。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5日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