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离休副省长带领家乡脱贫启示我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7:0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南京根生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析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看陈苏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对我们建设新农村应有帮助

  《新华每日电讯》有报道说:海南省副省长陈苏厚离休后当农民“干得不赖”。

  陈苏厚是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人,曾任海南省副省长。2003年离休后,回乡当了“农民”。两年多来,他带领乡亲修路搭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农村电网,建设农贸市场,修建卫生院,改造危房,建立“农民香蕉合作社”,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和文明村。

  一个副省长,离休后“有福不享”,到农村和乡亲们一同风吹日晒,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确实难能可贵。分析这位离休副省长为何能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更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启示之一:调研不能忽视第一手材料。陈苏厚带着老伴回乡后,在自家祖屋地基上盖了一座小院,种了片菜地。劳作之余,就走家串户。他发现,种植结构单一,是松梅村的一条“穷根”。四邻八村都种植了大量香蕉,松梅村还是空白。再打听,原来村上也种过香蕉,因农民没有技术,有种无收。于是,陈苏厚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教村民技术,又把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香蕉合作社”,村民们日子终于日渐好起来。

  由此我想到了蹲点调查。有人觉得,如今是信息时代,蹲点调查已“老掉牙”了。其实不然。调查质量如何,决定了能否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高质量调查,离不开第一手材料。蹲点调查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陈苏厚返乡,又何尝不能算是“蹲点”。正因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他才能够“对症下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今天干部搞调研,就算不能“蹲点”,也应尽可能融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启示之二:有百姓之心才能找到富民之策。报道称,陈苏厚有“百姓情结”。他说:“要经常想一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什么位置。”临高县组织冬修水利会战,他肩扛锄头出现在工地上,县委干部问他怎么也来了,他说:“村主任在广播上喊每家都要出一个人参加会战,我当然要来啦,我也是村民呀。”老百姓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什么真心话都愿和他讲。

  为什么有些事“调查研究”了,但办得并不好。一个症结就在于,出发点有问题。有些人下基层,不过是应付上面、敷衍下面。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但前提则是要有爱民之心。“百姓情结”浓些,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听到真话,看到实情,找到富民之策。

  启示之三:办事情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陈苏厚倡议成立的“农民香蕉合作社”很有特点,即“农民合作社+信用社+公司”。在三方平等互利关系中,农民居主导地位;信用社根据生产需要提供贷款,产品出售时信用社人员到现场为农民当现金“管家”;公司提供生产、销售过程中各种服务,收取佣金。这个模式,既避免了“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处于“打工仔”地位、权益难以保障之弊,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这种创新,便源于从当地实际出发。

  所谓当地实际,包含着丰富内容:当地优势,当地劣势;当地现状,当地历史;当地发展水平,当地发展潜力,当地土壤气候,当地交通条件;当地群众实际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才有可能造福一方。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析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看陈苏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对我们建设新农村应有帮助。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