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现城市空间“突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9: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
本报记者倪明、吕继尚、陈穗华、杨进 继2000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后,广州在“十五”期间,坚定明晰地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以及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大广州”战略,2005年中“一举惊天下”的行政区划调整,更是广州城市格局的一次“破茧”,也是真正面向海洋、对接香港、迎接世界经济的一次“城市突围”。城市财富随布局拉开飞增,城市管理水平极大加强,广州 日益成为一个繁荣高效、适宜创业发展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破茧:化解空间之困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但长期以来,广州中心城区发展受到“云山珠水”自然格局、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和行政区划等三方面的制约,空间布局难以优化,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均无法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占建成区21%的旧城区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饱和程度已远远越过“土地混合使用”的效益峰值;高架路、立交桥和桥梁在旧城“叠床架屋”,导致城市空间发展恶性循环;区域竞争加剧,中心城市地位受到挑战;空间扩展无序,城市结构松散;商业布局混乱,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方向不明确……这些困扰广州城市发展的问题,迫使广州重新考虑建立新的整体发展框架。 松绑:行政区划大调整 为了未来的腾飞,广州在新世纪拉开了“大广州”战略的序幕。2000年7月,广州市将花都、番禺一北一南两个县级市改为市辖区,市区范围从原来的1443.9平方公里增加到3718.8平方公里,广州也由沿江城市变为沿海城市。 这一年,广州率先在全国大城市中推出《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确定“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以及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发展战略,并配套完善了151项专项规划。 短短五年中,广州每年以平均200亿元左右的大手笔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交付使用,南沙港区建成投产,全国四大枢纽火车站之一的广州铁路新客站开工建设,地铁一、二号线交相辉映,高效、安全、便捷的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初见成效,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广州不断拉开了城市布局,加快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基本形成了由都会区、片区中心区、外围卫星城(中心镇)及村镇居民共同构成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空间城市结构。 随着广州近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城市空间的扩展,原来行政区划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出来。越秀、荔湾、东山三区加起来只占总面积的1%,而常住人口约156万,占总数的27%。老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加之资源分散、产业雷同,效益难以发挥。 去年年中,广州完成50年来最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下转A6版) 广州“十五”计划成就篇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