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众多文化遗存濒临“荒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0:28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众多文化遗存濒临“荒弃”

  箬岙村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老祠堂,古朴的院落、古戏台如今成了村老年协会的活动基地。记者胡晓新/文龚国荣/摄

  宁波晚报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一扇扇花饰各异的精制石窗、一块块古韵

十足的巨幅匾额,还有精雕细刻的“褚氏宗祠”、书香犹存的“植桂书舍”、古色古香的“镇宁古庙”……昨天,当记者来到距宁海县城约20多公里的箬岙村时,立即被这个古韵十足的村落吸引住了。同行的我市文保工作者、工艺美术师杨古城先生详细考察后肯定地说:这个古村落与前童、黄坛和镇海的十七房不相上下,完全有资格评选省级历史文化古村。

  记者看到,这个古村落至今完整地保存着号称“四堂”的台州式样明清大户人家两层古宅明德堂、近明堂、近仁堂、近勇堂,普通的古民居更是随处可见。

  建于明代的村民祠堂“褚氏宗祠”上挂有清同治乙丑年间(1864年)的“引之堂”匾额,里面有保存完好的门厅、戏台、祖堂、明堂和两厢,其中以戏台最为精致。目前这里是该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更为难得的是,祠堂旁边还留存着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村童读书处“植桂书舍”,这处200多平方米的建筑尽管已经破败,但书舍门面、植桂处、学堂等痕迹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原型。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的明清建筑中,至今仍保留着100多个花格石窗,65岁的村民褚孟杰说,其中有98扇石窗的花纹各异。

  据记载,箬岙古称“东城”,村民是我国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后代,原籍河南洛阳。明永乐年间(1403年)在箬岙定居后,继承“遂良文史”之风,以耕读渔樵传家。历代村里多秀才、商人、财主。他们雇请台州三门和宁海的能工巧匠,在村里造起一座座深宅大院,并留下数目众多的石雕、木雕、灰雕等,大都保存至今。此外,还留下了明代印刷用字、清朝宰相祝寿诗、千工床、明清瓷缸、匾额等多件颇有价值的文物。来过这里的专家形象地将箬岙村称为“一本浙东民居精雕细刻的古书、一篇用砖石泥木写成的文化古诗”。

  宁海县一市镇文物办主任陈焕康、箬岙村村支书褚孟泉告诉记者,近几年,箬岙村的保护与开发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村民自发保护的热情更是高涨。文物部门先后拨款6万多元,加上村民自发集资,对镇宁神祠和已显露倒塌迹象的近仁堂进行了维修。“但由于目前村里多数古建筑无人居住,有不少濒临倒塌;大量花格门窗被文物贩子低价买走或是被人偷走,维修与保护迫在眉睫。否则再过几年,许多文化遗存很可能荒弃……”因此,他们在积极推动将该村的保护开发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的同时,正向上级申报历史文化古村。他们也希望古村的现状能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