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4:49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月5日电据国防科工委消息,国防科技工业“十五”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2005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为标志,国防科技工业“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已全面实现。过去的五年,是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军工经济不断壮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继“两弹一星”之后,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工程取得辉煌成就,军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军工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是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五年。 在“十五”期间,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了一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地,武器装备的研发、试验验证、集成、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批量交付军队,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军工体系逐步形成。 军工经济迅速壮大。经济总量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从2002年开始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扭转了连续八年亏损的局面。秦山二期、三期和岭澳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核电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核燃料工业关键领域实现了技术升级;航天发射实现“满堂红”, 成功将23颗卫星和5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续写了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6次发射成功的记录,航天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民用飞机产业取得长足进步,飞机年转包生产交付额实现翻番;造船产量连年提高,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5.4%提升到2005年的18%;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民品实现快速发展,海洋工程、光机电、环保产品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 自主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突破。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科研计划顺利推进,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完成了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研制, 120吨液氧煤油和50吨氢氧火箭发动机即将完成初样研制;攻克了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中多项关键技术;自主设计的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航空发动机自主设计和试验基础; 掌握了LNG、VLCC等多型高技术船舶建造技术,实现了批量接单建造;载人航天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绕月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嫦娥一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入飞行产品的生产阶段,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系统进入系统集成和联试阶段;一大批项目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以年均36%的幅度快速增长。 调整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企业改革脱困三年工作总目标基本实现;三线调迁工作全面完成;军工主体得到精干,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提升,为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哑铃型的军工能力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同1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合作协议;中国、孟加拉、印度尼西亚、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等八个国家共同签署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公约》;建立健全防扩散出口审查机制,认真履行了国际防扩散义务;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正式启动;航天签署了卫星整星出口合同;新舟60飞机与国外签定15架正式合同。 人才队伍和军工文化建设成绩斐然。“511人才工程”成效显著,众多高水平的院士、教授、专家进一步发挥着科研、教育、管理的中坚作用,一大批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在重点型号中挑起大梁;初步建立了以委属高校为核心,以军工科研院所、共建高校为补充的高等教育体系,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五年累计为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6万余名;委属高校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全系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宣传树立了马祖光、张立同团队、唐建平班组等一批先进典型;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涌现出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丰富了军工文化的时代内涵。 政府管理进一步加强。出台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颁布了《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国防专利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等15项法规规章和100多项规范性文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了审批项目,规范了审批行为,加强了执法监督检查,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和验收;面向全社会开展军品市场准入工作,向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的有关单位发放了许可证;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监督工作;以质量、安全、保密等为重点,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各地方国防科工委(办)积极履行职责,在保障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改革脱困、维护稳定大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