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参考报:中低收入者消费潜力当挖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8:17 人民网

  

经济参考报:中低收入者消费潜力当挖掘

  如何在“十一五”期间有效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我国信贷消费体系不发达使国民消费短期内无法得到巨大增长;也有观点把促进消费的“救命草”系在与消费品供给结构相关的消费升级和中高端消费市场发展上;然而,更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把眼光放在了占人口绝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着眼于通过提高

全民社会保障水平来促进消费增长,进而拉动经济。

  收人差距扩大导致消费两极化

  长期关注消费问题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晓梅说,由于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化日益明显,我国的消费也呈现出两极化的格局。

  她表示,“尽管‘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将持续上升,但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力量的不断强大而导致的‘十五’时期已经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使消费的两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家庭和个人被挡在车、房消费以外的现象,难以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部分人数量的增长将对消费结构的正常升级形成阻碍,降低全社会的整体消费倾向,并增加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我国1652万户家庭的5020万中等收入者却在期待着高端消费市场的活跃。据以往经验,城镇居民消费中由中等收入者带动的社会购买力占城市总购买力的1/4左右。而通过测算,21世纪初的10年到20年间,将是中国中等收入者形成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即有5700万户步入中等收入者,相应的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1.7亿人。进入中等收入者的家庭,是数万元和几十万元级商品目标的消费群,这些人将迅速进入购买第二套房子、第二辆车的黄金时期,在旅游、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也将有大幅需求。

  挖掘中低收入者消费潜力

  “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主要由于消费主力军——中低收入者消费疲软,这就需要从影响他们消费需求的各个层面入手,找出制约消费的因素并从转变理念、增加收入、完善保障、改善环境等方面着手。”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桂香说。

  首先,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他们在消费上一直无法有大作为。其次,就业难度加大导致低收入人群消费呈不稳定状态。第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居民消费预期持续下降。

  此外,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以及信贷消费推广不力也引发消费需求不足。在2005年商务部发布的600种商品供求信息中,供大于求的商品在80%左右。制造业和一些市场竞争充分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能源生产和国家控制的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在铁路交通、医疗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和金融服务行业,已明显表现出发展的滞后性,压制了消费需求。

  “居民的消费率与一个城市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息息相关。”浙江省嘉兴市发改委主任周楚兴认为,在抑制中低收入者消费的几个因素中,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是关键。在人口重多的农村,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针对“不愿、不敢花钱”的城市中低收入者,应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并逐步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影响居民消费“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

  开发中高收入者消费热点

  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专家告诉记者,国家对于启动消费的政策选择开始呈现两极化趋势,对于广大中低收入人群,需要从提高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入手;而对于中高收入者来说,如何在纵深开发消费热点方面做文章,对于拉动其消费至关重要。

  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将推动旅游、高档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和国际文化消费迅速增长。未来5年,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将成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

  然而,专家表示,中高端消费带来消费结构升级的实现,必须有能与新的消费需求相匹配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否则不是抑制有效需求的提升,就是将现实需求扭曲为潜在需求。显然,我国目前影响消费品供给能力的上述两大因素的状况还无法令人满意。

  国内消费市场断层的出现,将给两类企业提供机会:一是鲨鱼型企业,不断收购兼并提高行业集中度,在部分基础消费品、渠道、物流网络等市场实现“垄断”;二是雄鹰型企业,借助品牌和高端路线,避开广泛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在部分品质敏感型消费品、奢侈消费品、时令消费品上获得超额利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