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学专家卖大米,生意会怎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8:57 南方都市报

  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2003年,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河南兰考进行改革试点。其中,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经济合作社开发的无公害大米项目目前已经有了成果,由在当地挂职副县长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带着进京,希望找到销路。

  这条新闻早就知道了,很不厚道地说一句,当时就觉得这事恐怕未必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果然,近日有报道称,带进京城的10吨无公害大米,一个星期只卖出去100多公斤。

  该地方的农民兄弟是这么销售自己的大米的:在社区门口摆上两袋大米,看见人过来就开始宣传自己大米的好处。据说,效果为“经常被别人视做骗子”。这里我要再不厚道地说一句:这根本就是无照商贩的做法,城管没过来没收就已经是好事了。

  温铁军先生是我很景仰的学者,何副教授干这样的实际工作也很让人敬重。但说实话,我对他们的能力与作用不是很看好。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合格的学者,不是合格的商人。

  商人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地方的商品倒腾到另外一个地方,以赚取价差的人。而我们这些学者做的事情不是在一个已经形成的商业网络里寻找自己产品的位置,而是恢复了当年农民进城卖土特产的方式,自己把东西拉到销售地,直接面对最终的消费者。

  当然,我这里也不是想给这些大米找到一个销售方式。这根本是不用找的,现成的销售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找到合适的渠道,这些大米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的学者到底应该带给这些农村兄弟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或者说到底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到农村去建设的时候要做好哪些准备。

  在我看来,一般性的农业技术指导是最容易做的事。技术这个东西再复杂也是有固定章法可循的,但除了这些技术方面的事以外,还有好多东西不是学者专家们能够掌控的,比如市场。而我们的专家往往在这些方面缺乏必要的训练。

  这倒是不能怪专家学者们,术业有专攻,一个很好的农业专家很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甚至从根本上说,他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可是生产产品是一回事,销售产品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这些关心农村问题的专家是否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一个产品要想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事情有这几个方面:产品的定位、生产、宣传、销售。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大米进京事件中,专家学者们在预定了产品的定位与在技术上帮助了生产以外,对于怎么把产品变成钱几乎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甚至连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宣传上都显得经验不足。

  问题并非大米卖不出去这么简单。须知专家学者们预定去帮助的地区都是贫困地区,那里的经济条件本身就不是很好,这样失败的项目他们是承受不起的,甚至项目不成功他们都承受不起。因为那些投入的成本,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能不算什么,对于这些地区就可能是全部的身家。

  这样的项目要是多来几次,估计农民兄弟的热情与信任就会消磨殆尽了。我们都知道,贫穷虽然可怕,但没有希望的贫穷更可怕。这些专家学者要是把农民兄弟的热情与信任都浪费掉,事情恐怕就不可为了。

  一个教授带着农民来城市中销售大米,这本身就显得荒唐。这种荒唐除了把一个现代商业的机会改成了无照商贩的小农经济以外,还表现在这些学者专家对于自己角色的错位与无奈。相信何副教授要是有其他的方式把大米卖出去,也不会这么做。

  (作者系知名网友)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