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45 环球时报 | |
记者在中国的南部邻国尼泊尔工作多年,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尼泊尔始终有两大潮流,一股是尼中潮流,一股是尼印潮流,尼泊尔人对印度感情复杂、有爱有恨,对中国则一片赤诚;尼泊尔是个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极为活跃的国家,据报道,两者的数量曾一度超过3.6万个,但中国研究中心是唯一一个尼泊尔人自发成立的、明确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组织。 会员上千,申请者仍源源不断 新年伊始,中国研究中心在尼泊尔东部城市比拉德讷格尔成立了它的第17个分部,研究和工作人员已达1000多人。这对于总人口只有两千多万的尼泊尔来说确实惊人。 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总部设在加德满都的迪里巴扎,是一家非营利的民间学术机构。它的成员多为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前任和现任政府官员、新闻记者、法律界人士、商人和退役军官等。这些人都是兼职工作,不拿任何报酬,而且每年还要向中心交1500卢比(约合200元人民币)的会费。研究中心的经费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和成员会费。会员们平时从事自己的工作,每逢中尼关系重大节日(如中尼建交纪念日、中国国庆日、建军节、春节)或者有重要中国代表团来访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研究中心成立6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猛。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申请成立分部,大量的尼泊尔人要求入会。据记者了解,加入研究中心有两个标准:一是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二是对华必须非常友好。满足上述条件后还要由现任会员推荐,经理事会审核才能得到批准。 为深入了解中国研究中心的情况,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心资深专家乌彭德拉·高汤姆先生。他介绍说,目前,中心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尼中两国经济交流和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问题上。在日常工作中,中心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介绍中国。2004年7月,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的中国图书和专门上中文网站的电脑,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为尼泊尔青年到中国留学、旅游、经商免费提供咨询和帮助。中心还出版了《南亚与中国》、《中国、美国与尼泊尔》等书籍。刊物则包括《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政治史》、《中国经济发展统计》、《西藏社会史》及《中国研究选集》等。二是对中国发表友好言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常在媒体上发表对华友好的讲话和评论,这对于尼泊尔人了解中国,对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经常性地举办研讨会,与政府进行沟通。中国研究中心经常邀请中国专家访尼,举行学术研讨会。尼泊尔首相、大臣、高级官员、政党领导人和媒体代表经常出席这些会议。这种研讨会的议题很多,包括“中尼经贸合作和双边关系前景”、“南盟与中国”、“中美关系与尼泊尔”等。 中国研究中心之所以在尼泊尔大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尼泊尔人有一种“中国情结”。他们认为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大量援助,但从不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有一次,记者请十多位中国研究中心的会员吃饭,他们来自不同的党派和政治组织,政见分歧很大。饭还没吃就因不同的政治观点大吵了起来,后来记者表示这次只谈中尼友谊,不谈政治分歧,气氛马上缓和起来,没有一个人再去谈不愉快的事。另一个原因是不少尼泊尔人想通过中国研究中心与中国,与尼泊尔的政界和商界高层取得联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尼泊尔很有影响力。 他国研究机构各有目的 据高汤姆先生介绍,在加德满都有很多像中国研究中心这样研究国际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大多受到相关国家的资助,属于半官方机构,性质上与中国研究中心有很大不同,它们的研究活动处于半公开状态,人数也不多,其在尼泊尔的规模和影响远不如中国研究中心。 谈到尼泊尔的非政府组织就不能不提美国。美国在尼泊尔苦心经营几十年,最有名的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民主研究所和国家民主基金会。这两个组织在尼泊尔大力推动民主运动,培训尼泊尔人如何抗议、如何参与选举、如何进行党派斗争。此外,美国政府还派遣美国专家到尼泊尔搞学术交流和座谈,或者邀请尼泊尔知名学者赴美访问,直接向美国学术界和政界提出建议、帮助美国制定对尼政策,全部费用由美国政府提供。对尼泊尔影响更大的印度则直接在尼开办研究机构研究尼泊尔内政,或委托一些大学定期为印度政府从事尼印关系、尼美关系以及南亚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通过印度使馆上报印度政府,作为印度政府制定对尼政策的参考。对此,高汤姆先生表示,在尼泊尔,像中国研究中心这样真正通过学术研究和交流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机构仅此一家。 尼在地缘政治上十分重要 尼泊尔是个山国,处于中国与印度两个大国之间。尼北部地区有15个县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中尼边界长达1440公里。由于尼泊尔地理位置特殊,从很久以前它就成为外国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甚至向中国渗透的“窗口”。一些西方国家在尼泊尔投入了很大本钱,长期从事一些针对中国的活动。例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很多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进入尼北部地区,以进行慈善事业的名义从事传教活动,向当地贫苦农牧民提供医疗、教育、粮食、饮用水等方面的援助。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使尼北部地区的基督教徒人数从原来的一两万人增加到目前的几十万人。此外,西方一些国家还通过尼泊尔干涉我国的西藏事务。尽管如此,尼泊尔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尼中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在贾南德拉国王亲政后,中尼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中国政府每年向尼方提供8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援助,2005年上半年的金额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两国全年贸易额将超过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30%。而中国2005年在尼泊尔的承包金额高达11亿美元。在政治上,2005年3月,李肇星外长访问了尼泊尔,对国王政府表示支持。尼泊尔则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断然拒绝台湾在尼设立可以发放签证的“民间”商务处或贸易办事处的要求。虽然尼泊尔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但尼中关系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正如尼泊尔外交大臣潘迪先生说的那样,尼中关系是全天候的友好关系,是世界上大国与小国平等关系的典范。中国研究中心的迅速发展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04日第七版) 本报驻尼泊尔特约记者 英辰 张松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