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中央政策的倾斜 亿万农民的期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0:12 新华网 | ||||
新华网,绵竹,2006年1月4日 这是四川绵竹市清平乡盐井村农民在学习科学种植技术(资料照片)。位于大山深处的四川绵竹市清平乡盐井村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山区旅游,统一规划、集资建设了农民新居,兼用作旅游接待中心,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华社发
新华网,郑州,2006年1月5日,一位郑州市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展览上投票。 当日,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展览在郑州中原博览中心开幕。347件农村新型住宅的效果图全部由专业人员设计,并将通过群众投票的方式产生最佳奖。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三种倾向 2006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一个良好开局。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待。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头、起好步,必须防止三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 一要防止急躁倾向。急躁倾向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主事者急于建成新农村,在工作中表现出浮躁情绪和躁进作风;一种是农民急于看到新农村建成,抱有过高期待和速成心态。这两种急躁倾向都可能给新农村建设造成干扰,而尤以第一种表现需要警惕---一不小心,弊病丛生的"政绩工程"就跑出来了。我们当下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展开的伟大实践。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就会既充满热望又保持理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就能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要防止孤立倾向。新农村建设有其自身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但新农村不可能孤立地建立起来。正在演进的工业化进程、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都可能对新农村建设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投入过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问题得不到有效改观,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完成。因此,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必定是多种格局下多种因素和多种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新农村建设,就能做到既贴近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又能跳出新农村建设看新农村建设。 三要防止片面倾向。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五方面的要求,都是必须花大力气才能做好的大文章。比如破解农民增收难,就是一篇不易做好的大文章。但若从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来看,就不能眼睛只盯着局部;眼睛只盯着局部,局部突破的成果也难以巩固,一不小心,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又跑出来了。比如,"村容整洁"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却生产生活困难,所谓"村容整洁"也断难以维持。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全面地、辩证地把握新农村建设,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整体高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滕朝阳) 符光录:一人普法说唱团引领新农村文化 编者按:2004年3月,本刊记者曾经亲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采访一人普法说唱团当家人符光录,《半月谈内部版》2004年第4期《符光录:八年单骑走中原》于是问世。文中提到这样一段话:"老符'一人普法说唱团'何以能风雨八载,名震一方?在记者看来,贵就贵在老符宣传的法律法规涉及刑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几十部;勤就勤在老符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背得滚瓜烂熟,信手拈来;难就难在老符将法律法规和农民的生活融合在近百部说唱作品中;灵就灵在老符可以一人用十几种文艺手法在舞台上表现自如,寓教于乐。"那次采访结束时,符光录曾向记者表示:"去北京开个人演唱会是我最大的愿望!"如今,老符实现了。 "符光录,你为我们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希望你再接再厉,坚持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要为你提供帮助!"河南省南阳市市委副书记李天岑待符光录演出结束后,冲上台前激动地说。 2005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三楼剧场只属于符光录。"一人普法说唱团符光录个人演唱会"的幕布拉开了。 普法表演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节拍 其实,一个人演一台戏并不罕见,而像老符这样一人普法,一干就是十年,就不多见了。十年中,老符除了将常规性的法制宣传融入自编自导的节目中外,还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给节目的主题不断注入时代的灵魂和俱进的血色。 老符的节目就像从农村的泥洼里刚刚捞出来的一样,用城里人的话说叫"土得掉渣儿",但却鲜活得如滚动的露珠。你看,老符这一台戏中有涉及婚姻法的评书《三个妯娌谁养爹》;有融入宪法、刑法的竹板书《老高维权》;有根据妇女权益保护法编排的小品《疙瘩娃的婚事》……老符说,这些节目都是源于原汁原味的生活,"你可别小看哩,农村就是有这样的事,我可不是瞎编哩!" 令记者感到惊奇和钦佩的是,身为南阳市人大代表的老符的节目中还有切合2005年上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题的三弦书《党小组义修便民桥》,还有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解说式口技《香港九龙启德歼敌战》。 老符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结合"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编写三句半《关心"三农"不间断》,刚刚完成初稿。说着,老符清清嗓子就说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记在心,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美在心,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焕然新,气象新……" 听着老符烂熟于心的台词和抑扬顿挫的腔调,看着老符一招一式的表演和高度投入的表情,感受着老符淳朴善良的心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记者不禁感叹:在我们如今倡导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符光录"太少了! 一人普法艺演,十年艰辛不寻常 老符绝对堪称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可老符这"领头羊"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去看老符专场演出那天,记者注意到,老符的嘴上还顶着一个未愈的水疱。我问老符:"上火了?"老符深深地叹口气:"唉,太难了!" 由于经济的困顿,办这次演唱会之前,老符卖掉了电视和自制的舞台,还到新野县文联办的《新野风》杂志帮忙补贴家用。因为主办这次演出的中国曲艺家协会曲艺杂志社在北京,身为曲艺家协会会员的老符不得不在排练与事务中往返北京与新野数次,而先前答应予以一定赞助的单位又出尔反尔,从排练节目到制作请柬等事情全部由老符一人承担。老符说:"办完这次演唱会,我赔了两三千块,目前还贷款1万多元。" 但老符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比这艰难的事多得很!"十年来,老符骑自行车、租机动车,拉着他那些简陋的家当,行程三万多里,到各地演出1600多场。老符说:"我睡过村委会办公桌、学校讲台;在泥泞的路上拉车5个多小时;饿着肚子演出到晚上10点多是经常事……" "好在,社会各界支持您的人很多。"看着老符黯然神伤,我安慰道。"是的,社会上支持我的人还是大多数,至于那些嫉妒我、阻止我、压制我的人,我不去管他,其实这些打击反倒激励我更加起劲!" 河南省新野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张豪说:"符光录在京的演出,必将带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加大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我希望符光录坚持下去,但是,政府要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同时,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对农村的法制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条件。" 广大农村需要千千万万的"符光录"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符光录'涌现。"中国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刁惠香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所以,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河南省新野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张豪就跟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农村文化生活太单调,法律意识淡薄,农闲时,农民三五人聚一起,一局一两块、三五块地打麻将,不干这个,干啥?有的农民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头破血流,有的家庭为赌博妻离子散,小偷小摸现象也时有发生。加之基层管理松散,唉,真是难办!所以,现阶段,广大农村急需有一种能够结合农村特点、适合农民口味、不能收取费用,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那么,符光录的一人普法说唱团就正好合了这个拍了,他很受群众欢迎!" 老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有好几次,我演完节目,有的农民就找到我,问我下次啥时候来。有一个小伙子说:'你节目演得挺实在的,挺好看的。我们这儿平时没啥(节目)可看的。'" 老符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民的思想,转变了农民的观念,使农民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敦促农民摒弃落后的、低级的业余生活,积极投身到先进的生产生活中,增强了农民致富的本领,促进了新农村及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河南省新野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张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符光录现象的出现,说明政府急需加强对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投入,政府应该承担起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养的责任。" "农民认为我伟大,我感到幸福" 举办完个人演唱会,老符更忙了,几乎每次打电话他都在外面奔波。老符高兴地对记者说:"我还有一个消息没有向你通报呢,我被河南省南召县艺术团聘为团长了!" 我问老符:"这么多年,您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说唱,是您不愿意让其他的人进来,还是没有人愿意加入?"老符叹了口气:"没钱发工资,谁愿意干!有几个学生曾经跟过我,后来,他们都嫌太艰苦,都打退堂鼓了。有几个对艺术抱有这种强烈的热爱?有几个对这种类似公益事业的活动能一如既往地坚持?" "说实话,十年前,县司法局让我成立法制宣传队,明说了,没有钱,自己弄经费。我就觉得,司法局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感觉这种信任很珍贵。我一定得承担这个责任,不但要干,还得干好!何况,在法制宣传中我也看到了,'农村文化'这一块的确是一个空白,观众很需要,所以我必须坚持。"讲到这里,老符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我编的节目、宣传的法律法规为许多农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你看,我现在一年平均演出100多场,调解民事纠纷、平息集体和个人上访、阻止打架斗殴等已经100多次了。你不知道啊,好多农民都认为我很伟大!" 老符接着说:"现在很多农民甚至村干部的话都不听,就听我的话。有啥事都来找我咨询解决,好像我是'万事通'。你说我能不感到幸福吗?你说我吃点苦、受点累,值不值?!" 我问老符:"您最大的愿望──去北京办个人演唱会已经实现了,那么您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老符说:"立足新野县和南召县,演出普及南阳市,走出河南省,面向全国。我希望自己的艺术水准能再提高一点,走文化产业化道路。我必须得利用企业的力量进行半商业化半义务的演出,因为没有钱还是不行。只有保证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们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你说是不是?"(记者 黄海燕) “十一五”中国财政向公共支出倾斜 "国家交给我们的课题《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担和保障机制》刚刚在财政部内部获得通过,"2005年12月12日,该课题负责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吕炜欣喜地告诉半月谈记者,"这意味着明年针对农村教育的公共支出将大幅度增加!" 局部变化预示出整体变革。有关人士估计,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钱袋鼓了,如何把国家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点明了要点:"加大教育投入"、"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国家财政投入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倾斜,"十一五"规划建议昭示的这一结构性变化引人注目。 反思历史,片面发展观造成大量欠账 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8%,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也达不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20世纪末应该达到4%"的要求。2004年,教育实际支出只占本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完成预算的比例也较低。"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公共决策者不能以"穷"作为借口搪塞义务教育责任。比较而言,与我们同处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一个贫富程度的许多国家,甚至比我们更穷的国家,教育投入都比我们高。一位专家直言:"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义务,然后才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面对不少家庭东挪西借供孩子上学的事实,政府应该兑现承诺,真正把这副担子从家庭的肩上接过来。" 与教育类似,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共支出不足。资料显示,1978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25.63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23.26%,到了2001年变成了519.43亿元和10.09%,虽然绝对值上升,但国家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全国社会救助经费的绝对值也有所增加,但所占的国民经济收入比重却降到0.23%,比70年代末减少了将近3/5,2003年虽然达到中央财政支出的10%左右,但比照发达国家和我国社会需要,仍然处于偏低状态。近年来,这些领域投入不足的弊端日益显现。 尽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穷财政"的面貌正在改变,然而一段时期内,财政收入增长并未带来国家对社会发展投入的相应增加。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就此评价说,国家的财力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就中国现在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财政对社会发展的投入不到位,是过去一段时期内"重经济、轻社会"这一片面发展观的结果和表现,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把经济、生产类工作称之为刚性较强的"硬工作",而把环境、卫生、科教类归之为弹性较大的"软工作",在工作思路上"吃硬不吃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我国发展面临失衡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直接关系民生,吴忠民认为,既然公共支出相对于公共需要总是不足,那么公共支出在顺序上理应把这些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把握现实,科学发展观纠偏财政支出 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相关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发展在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开始提速。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2005年1~6月,教育支出同比增加251亿,增长17%,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加98亿,增长22.6%。吕炜评价说,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公共支出结构就在不断改革,重点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工资性支出、教育、科技、文体广播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较好地支持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科学发展观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进一步明确了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公共支出要服务于"十一五"的整体规划,财政改革必然随之跟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认为,"十一五"期间的财政支出将在四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新农村建设,具体包括水利、电力等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保等农村社会事业;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在研发和引进关键技术设备等方面将得到更多财政支持;三是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改善社保收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以进一步保证社保资金到位;四是教育、科技、卫生及文化事业。 展望未来,财政支出改革须破四大难题 相对于整个财政体制的改革来说,目前我国财政支出体制的改革步伐明显滞后,为此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吕炜认为,"十一五"期间财政改革攻关的难点有: 第一,财政资金有限,而且损失浪费严重。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财力规模偏小,近两年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20%左右徘徊,这样一种低水平的财政支出格局难以确保社会公共性开支的最低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支出管理失控,在建设领域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等资金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下降等问题;行政事业经费的开销中存在大量公款吃喝、政府兴建楼堂馆所等费用。 第二,在财政分配格局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许多本应由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由财政负担,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没有完全担负起来。 目前国内竞争性产品过剩而公共产品稀缺,因此国有资本尤其是财政资金应进一步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投向公共品和基础设施领域。 第三,财政供养人员日益膨胀,加重了公共支出负担。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已超过3800万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加之工资制度改革等因素,财政每年需要增加的工资性支出就占国家新增财力的60%以上,在不少地区新增财政收入约有8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 第四,财政支出管理和调控机制尚未健全。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和长官意志严重,预算的约束性仍然不强。部分学者担心,如果政府机构效率得不到提高,腐败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将导致更多的浪费和腐败,加大未来出现财政危机的风险。(记者 贺大为)肖扬:加大涉农案审判力度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将成为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新主题"十一五"重提新农村 谁能说说到底该是啥样?汪光焘: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06中国经济7人谈之新农村建设篇:政府投资制度先行新农村建设将对中国城市化产生反推动力年终报道:建设新农村 迎来历史新机遇高强:发展农村卫生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建设新农村 农民关注“六件事” 来源: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