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时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1:07 新华网

  新华网1月6日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18期刊登文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文章认为:无论包含多少理论上的探索、论证乃至发展变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它自己并且始终不变的根本原则,就是两条: 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全文如下:

  2005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李德顺的文章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

,“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最后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所以我们不要企图通过宣布几条“最终结论”来提供“万应灵丹”,因为这样恰恰是在损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完备性;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观点和结论都来自艰苦的科学探索和创造过程,用孤立化的方式对待每一个结论,都会严重损害它的科学生命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又在不断发展着,“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所以我们不要以简单僵化的形式使它凝固化,而要致力于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否则就会损害它的根基和前途。

  文章说,任何一个学说体系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部分”和“可改变的部分”。由根本立场、根本原则、根本价值取向等构成的理论“纲领”或“坚硬内核”是不可改变的,变了就不再是它自己;而由材料基础、论证过程、具体观点和相关推论等构成的理论“外围”则是可变的,唯其不断发展变化才能显现并保持其“纲领”和“内核”的生命力。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纲领” 和“内核”呢?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意义上, 特别是在它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整体意义上,这个“纲领”和“内核”不应在它的哲学基础部分去寻找,而应该在它的哲学与现实结合的“结合部”或理论的“高端”成果,即其全部哲学的必然结论、同时成为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思想、并具有鲜明实践特征的内容中去寻找。因为只有这样的思想理念,才能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而不单纯是某一分支领域的理论“纲领”和“坚硬内核”。这样的思想理念与其说是一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不如说是建立在丰富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并经过深思熟虑而选定的一些“根本原则”。

  文章说,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可以简明而确切地肯定:无论包含多少理论上的探索、论证乃至发展变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它自己并且始终不变的根本原则,其实就是这两条: 一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凝结和体现,而且是 由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经历几十年的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至于什么是实事求是、为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以及怎样实事求是等问题,正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所回答和应该回答的。二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立场和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将其正式确立为党的“宗旨”。“宗旨”的意思即是“最高的、根本的价值取向”。至于什么是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应该和必然选择这个价值取向, 以及怎样贯彻体现这个价值取向等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所回答和应该回答的。

  “实事求是”和‘一切为了人民“这两条概括, 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思想内容,又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这两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不仅仅属于哲学;这两条既符合人类进步的普遍原则“(科学)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又以高度的科学自觉性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这两条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一切思想行动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一切思想行动最终的目标和归宿;这两条既是简单明确、毫不含糊的科学结论,又是解放思想、推动开拓创新的思想根基;这两条包含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们既是理论成果,又是实践的指南;这两条既代表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崇高思想境界,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易于理解和普遍认同。

  很显然,没有“实事求是”,就会背离了真理和科学,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成功;没有“一切为了人民”,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所以,其他任何表述归根结底都不能与这两条相冲突,相反倒应以这两条为准则。就是说,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理论上一切具体的观点和方法都是可以而且应该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而一切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变化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可取,都应该而且能够用这两条来检验判断,看它们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决定取舍。唯有这两条本身是始终不可改变、不能放弃的,否则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总之,如果想找到一种最简单明确的表述, 那么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 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