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踏越城墙需要多少年?(“城墙意识大家谈”系列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编辑同志:

  我从小就经常跟着大人到“南京城”玩,每次到了中华门,父母总是告诉我,“要出城了”,或者“要进城了”,仿佛一个天然的界限在控制着大人的神经。不客气地说,进得城去,我的农民父母是谨小慎微的,甚至是紧张的。我还记得,在“城”里一家水饺店,因为我们从未尝过牛肉水饺,父亲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这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就遭到了服

务员的抢白,意思是你乡下人哪里吃得起。父亲一怒之下,在物质严重匮乏的80年代作出了一个男人的选择:给我来一斤!!

  这么多年,我和我的乡亲一直受到这一阴影的困扰。尽管我现在也在新街口附近上班,但是,我仍然能够感觉到那种界限的存在。当然,这种界限是在缩小,这完全是因为户口制度的多处松动和“跳槽经济”的恣意,但是,什么时候,这一界限能否最后消失,我还看不出多少端倪。那么,要想踏越横在城乡之间的沟通之路上的“城墙”,需要多少年?我们的城市已经表现出一种多元性和包容性,这是值得肯定的,可是,那些藏在城乡的文化心理褶皱里的阴影谁来挥散?我想,摆在城市的管理者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城市的发展固然要摆脱“城墙意识”,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同样要摆脱“城墙意识”,而后者需要从文化、教育上付出艰苦的努力。

  南京市江宁区戴家边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07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