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沙龙救护 措施存有四大疑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05:0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作为堂堂一国总理,沙龙在第二次中风后一病不起,还是引起了人们对其救护措施的疑虑,美联社就此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一、为什么不用飞机把他迅速送进医院,或者送到一家离他家较近的医院,而是用救护车,耗时1小时才把他送到位于耶路撒冷的医院?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沙龙大部分时间意识清醒。但是,就在还差15分钟就抵达医院的时候,他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对此,一

些以色列人质疑,如果沙龙被空运至医院,结果是否会大不相同。

  第二、在他两周前中风后,医生一天两次给他打针,稀释血液,是否矫枉过正,或者干脆纯属多余?毫无疑问,稀释血液的结果导致很难止住沙龙的脑出血,以至于此后的手术耗时7小时。不仅如此,也许正是两周来稀释血液导致沙龙此次脑溢血如此严重。

  但是,纽约大学中风康复中心主任基思说,医生这么做无可厚非,是正确的,指责他们是不公平的,因为给因血栓引起中风的病人稀释血液是通常之举,是为了使他免于再次因血栓堵塞血管而中风,但如果长期如此,比如一连几月,就容易引发出血以及出血后难以止血。

  第三、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的医生们给沙龙做心脏“补洞”手术的时间是否拖延得过长了?2005年12月18日,沙龙第一次中风,住进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在48小时后,医生让他出院回家。到了12月26日,医生说沙龙的心脏天生有个“小洞”,计划在2006年1月5日为他“补心”,以免他再次中风。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沙龙偏偏在手术前突发脑溢血,生命岌岌可危。

  第四、也许是最重要的,对他的治疗是否受到政治压力?特拉维夫一家医院的主任巴拉巴什认为,当医生救治一名政治家或者大人物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压力,以至于影响其判断力。

  在沙龙第一次中风出院后,神经科医师塔米尔·本-胡尔乐观地说,沙龙再次中风的机会很小。对此,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的人辩解说:“再小的机会也是机会。”这如果不是狡辩,也是马后炮。

   动态

  

  以大选将按期举行

  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5日表示,以色列大选将按照原定日期于3月28日举行。以总统卡察夫也表示,总理沙龙的病情不应影响大选进程。

  内塔尼亚胡不添乱

  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5日宣布,属于利库德集团的各部长将在看守内阁中继续留任,不再要求他们辞职,以支持奥尔默特的工作,保持国家稳定。

  沙龙病重不影响巴选举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5日发表讲话说,以色列总理沙龙目前的健康危机不会影响巴立法委员会选举如期举行。

  内贾德:但愿沙龙去见他老祖宗

  在以色列总理沙龙庞大的身躯被中风击倒之后,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月5日直言不讳地说,他希望沙龙一命归天。

  内贾德对半官方的伊朗学生通讯社说:“但愿这个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大屠杀)罪犯已经去见老祖宗的消息是真的。”

  美联社认为,内贾德所说的“这个以色列罪犯”就是指曾在1982年发动入侵黎巴嫩战争的沙龙。当时,基督教长枪党在贝鲁特西部被以军包围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杀戮了几百名巴勒斯坦人,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祖父葬在哈尔滨以代总理自称是“半个中国人”

  沙龙的重病,代理行使总理职权的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从幕后走向前台,奥尔默特家族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也随之浮出水面。

  2004年6月,奥尔默特应中国商务部的邀请,率领一个庞大的高级商务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而他的那次访问,还有一个特别目的———祭祖。

  奥尔默特家族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上世纪初,很多犹太人从俄罗斯迁移中国并在哈尔滨定居,奥尔默特的祖父母与他们的四个儿女也在其中。奥尔默特的父亲莫德凯-奥尔默特不仅在哈尔滨长大,而且还毕业于哈市的一所技工大学,直到1932年才与妻子移居中东。而奥尔默特的祖父则一直留在哈尔滨直到1941年辞世,并被安葬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墓地。

  尽管回到中东,但是莫德凯-奥尔默特仍然十分怀念哈尔滨,经常给年幼的孩子们讲那里的故事。奥尔默特从小到大深受父亲的影响,尽管不会说汉语,但却无需翻译就能轻松听懂中国话。奥尔默特在接受哈尔滨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对中国的感情源于内心。我父亲去世时,留在世间最后的话是用中文说的。虽然我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他在中国的故乡———哈尔滨!”难怪奥尔默特自己都笑称,“我也像半个中国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