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知重庆生活能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0:56 重庆晚报

  

感知重庆生活能见度

  传统的文化氛围与动感的现代生活,成功打造出重庆这一宜居之都

  

感知重庆生活能见度

  交通便捷,连接千家万户

  

感知重庆生活能见度

  老街旧巷,历史丰厚的遗产

  引子

  2005年,围绕城市而生的概念可谓纷繁迭出,继“魅力城市”、“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等之后,最新的“宜居城市”又闪亮登场。在年末的最后几天,《2005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报告》公布,重庆宜居指数为66.5,全国排名第10。《商务周刊》与零点咨询实施的调查显示,公众强烈关注的交通便利性、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重要指标。其实,公众的强烈关注反向证明:正因为难以获得才更加渴求。而宜居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衡量标准呢?这次宜居城市调查主要针对交通等因素,而事实上,休闲、娱乐等软环境也能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关注“宜居”,考问“宜居”,因为作为一个生活的人,一个现代人,它直接关系到咱们百姓的幸福感。

  重庆休闲指数:★☆☆☆☆

  因为你的理想居所需要具有开放的文化氛围和充足的现代便利生活,换句话说,应该是一个适宜休闲的养老城市,那么重庆有大城市的便利和历史积存下来的轻松,更有好吃的城市传统,而且这座历史名城气质上的宽容更是全国之首,很适宜让崇尚慵懒自由的你发展。在这座城市生活,你要学会邀上三五好友三伏天大汗淋漓地烫火锅、涮“串串香”,要学会重庆妹不顾斯文在八一路“好吃街”边走边吃酸辣粉大喊过瘾,要学会在麦当劳喝杯可乐然后坐在那儿打望美女,要学会心情郁闷时坐181去朝天门,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感受人的渺小,要学会去磁器口优哉游哉骑车闲逛,更要学会在话尾加个长长的“撒”……重庆是内敛的,那不张扬却眩目的魅力正在征服所有人——坐在轻轨车厢里让人觉得置身时尚之都,坐在南山农家乐小院里、走在下半城密密麻麻的街巷里又让人怀念童年单纯的日子。重庆是包容的,她不会安逸到让人丧志,也不会繁华得让人浮躁到没有家的感觉。

  重庆风景指数:★★☆☆☆

  对都市人来说,有风景秀丽的环境当然是福气——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看到一抹绿色,对人的精神无异于温柔的抚慰。重庆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山城的夜景,远处是高低错落的山,近处是蜿蜒曲折的江,江水似金色的绸缎,绕在山城的四周,把灯火阑珊层层叠叠的都市映照在水里,形成绝美的图画。重庆是有名的桥都,因为有山有水,重庆交通全靠大大小小的桥梁来连接,人们走亲访友全靠桥梁来沟通。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和桥梁构成了另一幅别致的风景。重庆周边的美景更是数不胜数,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天坑地缝,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了千古绝句。缙云山的植物和空气,嘉陵江边的恐龙,丰富的温泉资源,千年古镇的人文气息,都是重庆瑰丽的宝藏。所以,抛弃电脑时代的生活,在重庆寻找一个接近自然的地方,为心性做一次疗养,绝对能涤荡内心的烦躁。

  重庆娱乐指数:★★★☆☆

  如果没有夜生活,城市人肯定会浑身发痒。就好比让人隐居活死人墓,即便身边有小龙女陪伴,早晚也会出走。生活要是没有充足的娱乐填充,未免太过无聊。重庆的夜,因为在夜里不肯睡去的万千高楼,和在这夜色下依然不愿意停下脚步来的人们,而显得极为清醒,重庆人在“拼命工作拼命玩”的观念指导下将夜生活耕耘得有声有色。办公室方正的空间限制了肉体,挤压着精神,夜幕的降临却使一切都得以释放,甚至连时间也好像慢了半拍,夜晚将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和莫明其妙的争风吃醋,都远远阻隔在了看不见的天涯海角。万花筒一般的夜生活像幕布一样拉开——泡吧、看电影、蹦迪,而霓虹、酒杯、杯中的火与迷离的烟雾,暧昧的音乐则纠缠在一起,还有那些隐隐的香气,艳艳的红唇和倦倦的眼波,浓得化不开……夜生活仿佛一个巨大的蓄电池,不断为这座昂首前进的城市充电鼓劲。

  重庆忙碌指数:★★★★☆

  像重庆这样的忙碌城市总有一些共通点:外来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跳槽现象频繁;品牌消费流行;身体和精神疾病多且对健康敏感;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个人发展压力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口号刺激着重庆人的肾上腺,这里工作第一消费第二,看《天天630》时间少于上网,但多于看报纸和看热闹;各色土洋快餐店遍布市区,“乡村基”分店的蔓延几乎与城市经济增长率成正比;步行速度快,非周日在街头几乎看不见闲人,只有游人和路人;血液酒精浓度偏低,重庆人追求的是过瘾而非酗酒;作息时间以工作为重,但在周末到解放碑逛街的人群恐怕只有台风暴雨才能驱散;跳槽频率高,重庆人乐于进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身体运动量大,虽然重庆从来不是运动之都,但地理状态决定爬坡上坎频繁;手机开机时间漫长,多用于工作和预约见面,座机和伊妹儿为候补,一般在入睡前关闭。

  重庆养眼指数:★★★★★

  重庆很养眼,重庆女人就是这座城市最迷人的灵魂。重庆多雾,平均日照时间少,加上有两江水的滋养,湿润的空气使人的皮肤处于保湿状态中,让重庆女人的皮肤看上去细腻呈粉状,白皙润泽,此外独有的梯坎也锻炼出重庆女人迷人的曲线。举国流传甚广的“到了重庆后悔结婚太早”,完美证明了重庆盛产美女的传说。在重庆,女人就是一道风景。到了重庆,务必要一步三回头:从最繁华的解放碑一眼望去美不胜收,有民间未经证实的数据统计,走在重庆任何地方,每隔5分钟必见美女,而在解放碑每分钟可见美女,个个明眸皓齿,窈窕身姿,火辣撩人……不过,重庆女人外形可爱,性格更是精彩绝伦:重庆女人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喜欢人绝不会扭扭捏捏;重庆女人讲义气,看上去很淑女的女人也会大声和你吆五喝六,如果输了,她一定会很爽快把酒喝掉,如果赢了,你最好也爽快,否则她会果断把酒泼在你的头上;更可贵的是,强悍的重庆女人擅长持家,她们因信任而甚少管制丈夫,总是给足男人面子与自由。

  观点

  回归人性城市

  ★杜虹,重庆出版集团少儿读物中心副编审

  观点:所谓“宜居”,如果按照某些咨询调查机构的标准看,重庆因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恐怕永远只能望苏黎世、温哥华之项背。然而“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庶民而言,又何处不宜居呢?

  上世纪中叶的美国,出现了因过度疏散而使城市郊区化的现象。其西部的洛杉矶整个城市如同大郊区,没有一个准确的市中心概念,汽车开到哪城市扩张到哪,低密度的城市配上宽阔的道路,使得车辆飞驰。这样的城市需要超量的能耗维持,人性化的都市生活不复存在。正是面对这样的情形,于是“新都市主义”应运而生,拆立交桥、复兴公共交通、缩窄街道的宽度、重振小商业,成为逆潮流的时髦。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城市归还给最为常态的人。

  理查德·赛涅特在城市史巨著《眼睛的良心》里指出,城市设计者应该努力保护或回到称之为“人性城市”的状态。许多城市中庞大的、非个人的建筑物,使人们变得内向、远离他人。但是城市可以使人变得外向,让他们与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相互交流。我们应该试图创造出不仅不令人感到受到威胁的,而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我们要的不是挤满车辆的高速公路”,不是同高速公路一样不具有“人性城市”特点的标准化人行道和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我们应该转而从老城区中获取灵感,就像意大利城市的老城区一样,它们既适合人的尺度,又把优雅的设计与多样性结合起来。

  城市的张力正在使城市失去它原本的意义而成为废墟。其实城市中也有许多子文化圈,每个城市人都和跟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流接触。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里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想法,和谐才是终极城市理想。

  提升生活价值

  ★鲜于煌,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观点:在当下中国,所谓“宜居城市”是个超前的概念。个人以为,“宜居城市”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从硬件环境上,城市要朝着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以往的城市建设和定位,往往比较注重工商业、服务业等能够反映到城市经济发展上的指标,而忽略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而我们目前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完全不利于城市居民的环境恶化等问题。

  其次,这是“和谐社会”概念的外延,在城市建设上的表现。现在我们讲究“以人为本”,每一个城市的灵魂都是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无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可持续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为这个城市的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要做到住宅内的环境要好,还要注重室外的环境,进而将个人居住环境的范围展开,延伸到社区、交通、就业、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

  目前国内对“宜居城市”并没有一个准确的量化标准。作为地方城市来说,“宜居”应该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而且应综合考虑。不仅城市的生态环境要好,而且要能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要让个人事业在这个城市中得到全面发展,要让文化环境使市民素质得到陶冶和提升。

  杭州西湖边上,经常会有男女老少聚集在垂柳之下,湖天相映下一派天人和谐的美好景象。而在重庆,我们城市的文化生活还是较匮乏,仅有的城市景观也不够珍惜。当前努力改善重庆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才是当务之急,一个城市的繁荣是环境、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城市。

  着眼民众利益

  ★邓平,重庆社科院文史所研究员

  观点:年末民间调查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宜居城市,重庆排名第十。事实上,这项关于什么是宜居城市概念的社会调查,它通过访问城市部分居民得出的结论,被赋予了明显的意义。宜居的意思是适宜居住,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和荒山野岭比起来,所有的城镇都更适宜人类居住。而在所有城镇当中,每多创造一点公共生活的条件,人们就会感觉生活比先前更适宜一些。一座城市的管理者真正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宜居城市”应该是他们的第一追求目标。

  如果展开这种调查的动机也是促动、鼓励这一理念的发展,而非将有意取悦当成动机之一,那也相当不错。如果我们把这种关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看成是文明进步表现的话,我们同时就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与之相对应、并不少见的那种好大喜功以及为迎合好大喜功而不惜僭越民意的现象,正是创建宜居城市的死敌。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不能建立在牺牲民众利益的基础上,不能为长官意志所左右,必须从民众的切身利益着眼。

  不久前CNN评出了2005年100个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份名单中纽约排名远远落后,排在榜前列的全都是小城市,良好的教育、充足的就业机会、便利的交通和美丽的风景构成了美国“宜居城市”的标准。事实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找一种不同于大都市的生活方式。与此相反,某些城市的决策者在建设“宜居城市”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而是盲目贪大求全。

  每座城市都由其历史而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向一个独立的人提出宜居这个问题,不如先问他的生活志趣更合适。“惜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特别注重街坊四邻都是什么样的人,这是她出于教育后代的考虑,其他人也一样,选择在哪里生活各有各的动机。

  上海城的重庆路

  ◆姓名:谢红燕

  ◆职业:服装公司营销部

  ◆感受:让我欢喜让我忧

  “你一定听过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这首歌吧!我呀,现在是特别喜欢这首歌。看着上海城周边的路,我的心情就和歌词一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谢红燕的开场白,与她婴儿肥的外表不是很搭调,显得比较成熟和稳重。

  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生活在21世纪,这是谢红燕对前32年的一个小小总结。接受采访时她刚好下班回家,把心爱的红色千里马停靠在上海城中庭后,谢红燕指着连排高楼说到,这就是现在居住的小区,她和老公的新家。

  “以前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在不同了,这条致富路名言日前已被市民改成了‘要居住,先修路’。”谢红燕笑着说。她在2004年年末入住上海城,当初买这套房子,就是看中小区便利的交通。

  结婚前,谢红燕和父母住在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刚修建时,主干道就只有一条。由于离市区比较远,公车很少。每天出行,都要走很长一段路到六小区车站,然后才能坐得到公车。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品牌服装公司上班。为了不迟到,每天早上几乎都是六点钟起床,洗梳完毕后,匆忙吃点早餐,就急急忙忙地赶路坐公车。”为此谢红燕发誓,一定要买一套交通便利的房子。

  谢红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终于买到一套称心的房子。“我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南坪中心地带,规划的步行街也将修在附近,而且到江北、渝中区、九龙坡、沙坪坝主城区的公车都有。”此外,小区通向国际会展中心的公路修通后,对于像她这样在渝中区上班的人来说,不压于“急速飞行”。

  以前上班,她开车从小区大门出去后左转,然后绕南坪万寿路、区府、工贸一大圈才能到长江大桥。期间要过两个红绿灯,几个十字路口,耗时10分钟,如果遇到堵车,起码要半个小时才能到大桥。现在不同了,她只需要出了小区大门左转进入会展中心旁新开辟的公路,再通过南桥头立交桥,就直接转到长江大桥的车道,不堵车,还很快,费时3分钟。

  “这条宽阔的柏油路好处多呢!”谢红燕说,每到夜晚她和老公都爱顺着马路散步,“那里没有车辆的喧闹,没有人声的嘈杂,有的只是两边整齐的树木与清香的草味。”

  不过,让她忧的是,目前小区外公路正在改造,本就拥挤的路更显狭窄,往来车辆错车都难,加上还有大客车和工程车通过,更容易造成堵塞,”家人经常在海铜南路与南坪西路的交接处下车,走在挖得坑坑洼洼的路上,紧贴着擦身而过的车辆,小心翼翼回家。”

  老房子、新房子

  ◆姓名:张晓宇

  ◆职业:个体户

  ◆感受:居住环境“步步高升”

  沿着江北大石坝通往盘溪的主干道前行几百米,有一处岔路口,顺着泥泞不平的小路走进去,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砖瓦房。穿过一家规模极小的汽车修理厂,有栋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五层普通居民楼,入口处栓着一只黝黑的狼狗。一年前,这是张晓宇一家三口的家。

  “打从懂事起,我一直住在烂房子里,去年才搬到上清寺新房。”这个在三峡广场经营服装店的年轻人,来到他居住了十多年的家。“小时候,最怕就是晚上独自回家,外面的小路没有路灯,楼道间也没有灯。周围黑压压的一片,生怕有鬼在背后追我。”

  张晓宇的老家是砖瓦房的四楼。打开尘封了十几个月的门,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不好意思,光线很暗,白天都需要开灯才能看见。”此时,张晓宇熟练地将旁边的灯线拉了一下,灯亮了。穿过空屋,走下三步石梯,就是厨房,打开左边的门,进去后才是客厅和两间卧室。对于厕所和洗漱间是“合二为一”,设置在张晓宇父母的卧室内,全家人的洗、拉、睡都在那里进行。

  “说实话,以前居住条件真的很差,房子只有六十多个平方米,而且,就连最基本的水、电、气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张晓宇说,这边属于城乡结合部,又是老房子,很多设施不齐全。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过生日,母亲特意买了最爱吃的鱼、鸡。“刚把鸡毛拔完了,鱼鳞刮干净,天然气就停了。等了两个小时没来,气得妈当时就快哭了,一顿美味的生日餐就这么泡汤。”

  除了天然气,停水、停电也是家常便饭。“最可恨的是,洗澡洗到一半,全身刚抹上香皂,泡泡大面积出现,水管就不来水。”张晓宇说,“自己只有大声求救,父亲急忙拿着一个水桶,跑到修理厂食堂,接了一桶冷水,回家径直往我身上倒,此外老鼠乱窜,窗外是农田,买菜要走20多分钟,都是住老房子的烦恼。”

  为此和父母几经考虑后,不等开发这片旧区,把银行的储蓄全搭进去,搬到了上清寺。与陪伴多年的旧屋相比,现在的新家是三室一厅外加宽敞的阳台,站在阳台上能看到牛角沱立交。尽管是二手房,但比起老房子而言,新房子好比一颗“夜明珠”,让人爱不释手——因为有物管,楼房地处闹市,一家人再不会为水、电、气而烦恼,“其实,享受实惠最多的还算妈,现在她迷上跳舞,晚饭后就到人民广场上跳坝坝舞。有时候,在家洗碗,她还哼哼几句,扭一扭腰!”

  反应

  反应1:恼火

  兰波(IT企业职员):经常看到城市上空都灰蒙蒙的,尤其到了下雨天,走在主干道还好点,如果走在支干道或者小路上,到处都是泥浆。一不小心,裤腿上就会溅上泥点子。这几年重庆狠下工夫治理空气质量,但总觉得生活在美丽的山城,新鲜空气还是少了点。有次下班回家,用湿巾擦脸,一抹,全是黑的。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上班前我都得把皮鞋擦得亮闪闪的,可晚上回家一瞧,嚯,好家伙,黑皮鞋变灰皮鞋了!

  反应2:欣慰

  应月(领事馆工作人员):生活多年,只觉得重庆的区域化分布好,逛街购物方便,不用全挤在市中心。重庆主城区属于组团式的格局,每一个城区都有市中心和步行街。我住在江北,不必非到解放碑购物。成都商场多、牌子多,但都集中在春熙路,不像重庆,无论哪个区都有自己的“市中心”。

  李杨(机关干部):喜欢重庆,主要是因为这里生活方便,物价便宜。几个朋友,聚会时常常是一顿火锅,毛肚鸭肠荤素丰俭由己,平均下来每人也就一二十元。除了重庆,我还没有发现其它城市有这样便宜的擦鞋市场,只见师傅们双手翻飞,刷子舞动,一两分钟一双光亮如新的皮鞋就展现在你面前,收费只一元钱。在商场、菜市,到处都有棒棒为你搬东西,一台冰箱、洗衣机,用绳子五花大绑了,扛在肩上跟你走。一筐水果,一篮肉菜,用扁担挑了随你行一块钱两块钱悉听尊便。

  反应3:意外

  涂丽(建材销售):一直不太喜欢重庆,因为她灰蒙的天,纷飞的灰让我深有体会。最近出差到了趟北方,比较之下觉得重庆还是很有魅力。这里的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让我感觉亲切。当我大着肚子挤公车,有不少人让座,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让我很是感激。早晨从沙坪坝到牛角沱经过沙滨路红岩村那段路,深呼吸下,能闻到山的味道,每每让我精神一爽。下班乘车回家透过车窗能看见夕阳余辉洒在江面上,波光鳞鳞,点缀一两只小船,煞是好看。

  反应4:矛盾

  陈琛(中学教师):市区的道路越修越宽,主干道给人一种气派、整洁的感觉。可是,支干道和小路就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聚集了众多小餐馆的马路,到处是污水、垃圾,很难看到一条干净的道路。要让重庆真正的宜居,“门面”固然重要,但那些躲藏在“门面”背后的“本质”也很重要。

  (记者联系:13008329719,13509476373)

  记者隆准见习记者汪云剑文记者张质文网络编辑:翁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