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脉相承共叙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2:47 人民网-江南时报

  孔祥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在台南的泻湖,我们隔着台湾海峡回望大陆,明知裸眼是不可能看到对岸,还是尽力眺望,这一湾浅水……2005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八天两岸大学生“媒介、文教与社会面面观”研习营,我用眼用耳用心捕捉到了台湾的人、台湾的事、台湾的风物。

  两岸后生沟通从心开始

  研习营共有40位新闻传播专业的青年学子参加。大陆方面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6所高校,台湾有政治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玄奘大学等5所高校。活动由世新大学新闻系执行主办。世新大学与大陆的原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十分相似,都以培养新闻传播高级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办学目标,这两所高校也是往来密切的姊妹学校。不同的是世新大学是私立大学,其创办人是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父亲、著名的老报人成舍我先生。据说本次研习营由与台湾陆委会有关联的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赞助。

  我们抵达台湾的第一天,7月16日,也是马英九和王金平竞选国民党主席开票的日子,各电视台都在进行直播,台湾同胞的选举政治热情由此可见一斑。此前大陆媒体也在零零碎碎的报道王马选战的相关信息。由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历史渊源,来自大陆的研习营成员对谁当选为主席较台湾同学似乎更为关注。在夜游台北101大楼回宾馆途中,大陆同学开始询问左右的台湾同学:谁当选了?台湾同学用手机获知信息:马英九狂胜王金平。

  前一段时间连战主席到大陆访问,每到一处,必将其祖父连横先生所著的《台湾通史》送与当地政要。其实,这本书在大陆中华书局也早已公开印行,是大陆研究台湾最基本的著述。我了解到,这本书在台湾也是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台湾朋友聊起来,发现他们对台湾的历史了解异常清晰。从三国吴政权派将军卫温开发台湾一直到日据时代,两岸的表述基本一致,没有过多的区别。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台湾之行中体会尤深。

  从邓丽君、罗大佑到三毛、琼瑶到现在的林志玲、周杰伦,大众流行文化把两岸的年轻人连在一起。研习营期间,周杰伦正在大陆开演唱会,大家也很关心林志玲的伤势。资深导游尤先生说,有不少大陆来的朋友到了台湾,喜欢躲在酒店不出去,问之为何?——“台湾的电视太好看了。”台湾电视有一百多个频道,娱乐类节目占了很大比重。凌晨过后,会有比槟榔西施更辣的成人节目,相比目前的大陆电视节目,初到台湾的大陆客人被台湾电视节目抓住眼球也就不足为奇了。

  台湾电视节目有让人难以容忍的“跑马灯”和一些所谓的“媒体乱象”,但是它的一些操作手法特别是自己的敬业精神尤其值得大陆的媒体人钦佩。台湾也经历过“三台垄断”时期,那时候的台湾媒体的从业人员生活得极为优容:单月拿单薪,双月拿双薪,年终拿18个月的年终奖。随着传媒市场的开放,这样的日子不再。为了争抢独家新闻,为了满足成名的想象,抑或为了生存的必需,台湾的记者甚至“上刀山下火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海棠”台风驾临台湾岛,整个台湾都不上班不上课,躺在家里看电视直播,记者们却披着雨衣扛着机器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棠斗,有时候为了防止万一被狂风席卷而去,还得紧紧抱住电线杆。看着电视画面上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面容,在狂风暴雨中被吹得东倒西歪,研习营中同样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我们怎能不心生感动和钦佩呢?

  两岸名师同台传道授业

  名为“研习营”,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自然是不可少的。为研习营授课的老师都是两岸新闻传播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台湾方面有彭怀恩、锺起惠、余阳洲,大陆有张国良、段京肃、吴飞。由于航班在香港中转时出了问题,抵台时间迟了一天,没能够赶上锺起惠教授的演讲,随后的行程中,锺老师一直都陪伴着我们,知道她不仅学问做的好,人也非常好,低调、谦和、亲切。

  彭怀恩教授用16年时间在台湾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政治学博士的学业,做过世新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和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目前担任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秘书长,经常往来于两岸。这位在硕士时期即开始为《中国时报》写社论、被余纪中(中时报系创办人)称为“《中国时报》创办以来最年轻的主笔”。彭教授,以报社主笔独有的逻辑演绎他的演说,看似平静委婉,其实异常深刻。

  研习营的第一次讲座一开始,余阳洲老师用报影仪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合唱《歌唱祖国》和《国际歌》,画面则以红色基调为主,格外的高亢热烈。看到当代中国的政治象征天安门还是让大陆的学生感觉亲近了许多。

  大陆方面出动的师资阵容也非常强大。张国良教授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还兼任着中国传播学会会长职务,是大陆方面的“总领队”、“大头目”。张老师主要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大陆传播业的现况。他用一组组的数据说话,通过纵横比较,让参加研习营的青年学子尤其是台湾的同学看到了没有充分发展和竞争的大陆传播业无限的潜力——这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宽广舞台。台湾的传播业已接近饱和,大陆无限的发展空间让台湾的同龄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他的高音歌声振动着每一个人的耳膜,他的极具洞见而幽默的演讲震动着每一个听众的大脑。”这是一位台湾同学在研习营结束时对段京肃教授的印象。在兰州大学任教时,他被学生称为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西北王”,现在是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科带头人。

  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吴飞教授是参见研习营的最年轻的老师,是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少壮力量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领域是新闻法,这次他的演讲也是关于新闻法的,他帮助听众梳理了最近三年执政党的新闻政策。台湾的同学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大陆的新闻法制,知道中国的新闻也正在走向宽容和法治。

  水里蛇窑看到爷爷身影

  连战、宋楚瑜接连访问大陆后,大陆决定开放台湾游,消息播发的当天,就有很多老头老太打电话到北京的一家报社,表示到日月潭、阿里山去走走看看是自己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

  我们原来的行程,有日月潭,也有阿里山。日月潭去了,夜居日月潭边的民宿富豪群酒店,俯身于木制结构的民宿,眺望夜空下波光粼粼的日月潭水,实在禁不住多年来它的引诱,不由自主地下楼走到潭边,掬一捧透明晶莹的潭水,缓缓地洒在脸上。第二天一早,坐上了游艇,见到了日月潭旁的蒋介石先生的行宫、为纪念其母亲王夫人的慈恩塔、邵族的拉鲁岛,开始了那天疯狂的拍照。

  原来的行程,只是到中部,没有涉足南部。拜托“海棠”台风,去往阿里山的公路塌方,行程被取消。当时得知不能登临向往已久的阿里山,感觉蛮受挫折的,转而听到行程改为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心中还是有种喜悦:毕竟,从南到北,走遍了整个台湾本岛。

  有一个地方让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那是水里蛇窑———台湾现有、最古老、最具传统乡土文化的柴烧窑,窑身长达百余尺,远远眺望,似蛇之状,以木柴为燃料,柴灰落在坯体上,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朴实的质感,这是现代窑无法比拟的。我的祖父也是一位十分灵巧的泥匠人,他能在“轮”上用特制的泥土做出造型独特的缸和瓮的坯体。当我看到导游小姐放映的蛇窑图象资料中老匠人制作坯体的一幕,思绪就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爷爷去做缸和瓮的童年生活。家乡的制陶产业随着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已经没落多年了,却在台湾看到了类似的图景,不免心生感慨。

  一脉相承感觉处处是家

  段京肃教授1996年曾来台湾进行过学术交流,十年后再次造访台湾,主持人黄老师问他有什么感慨。段老师说走在这片土地上,与大陆的其他城市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我也有类似的感觉,甚至更为强烈。

  上海与台北,我都是第一次走过,基本都是从车窗得到的关于这两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与上海相比,我感觉台北更传统更中国。从中正机场到深坑世新会馆下榻的途中,仅仅一路上店铺的招牌字体已经令我感觉置身一个古朴的中华文化里:整齐的招牌、或欧体或颜体的硕大从容的繁体招牌字,为台北这个城市增添了几许文化色彩,后来才知道,不独台北,整个台湾都是如此。在大陆,在上海或者我生活的城市南京,那些杂七乱八的招牌字比起台北来,差距难以思量。我一直在想:台湾如此流行颜体或欧体字,与蒋介石先生喜欢楷体字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政治学博士彭怀恩教授认为。文化一旦扎了根,传统的消逝决非朝夕之事。

  1979年,台湾学者庄因先生在《台北印象》一文中写道:“中华之历史火炬,文化远古之幽光,发自三代,传承于汉唐之长安、洛阳,大宋之汴梁、大明之金陵……而台北便是这薪火传承的总站。”

  “看清了台北,那是说你看见了古之长安、洛阳、汴梁和金陵的宏规闪烁的阑珊灯火。”

  “今之台北,即昔之长安、昔之洛阳、昔之金陵!”

  在高雄爱河的那天晚上,我们看到了台湾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月亮。我想,大陆那晚的月亮也一定最圆最亮。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08日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