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瑞雪之下话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3:5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中原大地,时值隆冬,记者走访了鹤壁市的三区两县,采集到一些鲜活的个案。透过这些个案,我们看到:肩挑重责的基层干部在田间奔走;让人动容的帮扶故事在邻里传递;命运多舛的困难群体在顽强抗争。

  “我不信迷信,信爱心互助协会”

  2005年12月30日下午,浚县西廓村50多岁的李法堂赶集时没有忘记到村爱心互助协会捐上10元钱。与他一样在捐款记录上留名的还有很多热心人,捐款数额从最低的5角到最高的50元不等。

  2004年,村里30多岁的谭宏安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两肾全部坏死。为了治病,家里倾其所有,仍然是杯水车薪。获悉情况后,村党委书记谭文山带头捐款,同时倡议成立村爱心互助协会。协会成立后得到了上级民政部门1000元的启动资金支持,村秧歌队又通过表演在村里筹集到1万多元,并全部转交给谭宏安。

  在协会办公室,记者看到,由9人组成的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有着自己的章程、实施细则。厚厚的会议记录本记载了协会自2005年1月24日成立以来的所有活动。捐款记录本上,留有不少邻村好心人的名字,甚至还有远在北京的打工者。

  谭宏安年事已高的父亲曾经热衷于烧香拜佛,但见到记者时却满怀深情地夸赞:“我不信迷信,信爱心互助协会。”

  “多重温暖让我很感激”

  浚县城关镇顺河村村民张学平的家从外面看起来很精致,走进去才发现家徒四壁。偌大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暗灰的水泥墙壁裸露着,上面糊着女儿刘晓月的奖状。

  2000年房子盖好后,还没来得及粉刷,丈夫就罹患脑溢血。接着张学平自己被查出患有脑瘤,两次手术仍不成功。为了治病,家里早已是倾其所有。

  张学平说:“多亏政府在农村的一些新政策,得病后农村户口的我享受到了每月18元的农村低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每年最高5000元的大病救助;城市户口的丈夫每月可以拿到105元的城市低保,女儿上学也享受了两免一补。多重温暖让我很感激。”

  相比之下,十里开外的新镇镇码头村村民赵学梅的家没有那样精致却“更温暖”——她的新家是在三方帮助下共建的。一提起以前的土屋,赵学梅动容不已:“那时房子漏雨,台阶也低。一下雨,头上是水,地上也是水。”县民政局和镇政府为她的新房筹资4000元;建新房时,村干部和左邻右舍出工出料。虽然生活还是相当困难,住进新房的赵学梅仍抑制不住欣喜,“新房都能盖好,我还有什么不能度过的呢?”②9

  □本报记者张凯曾庆峰李定宇徐德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