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469博士扎根贵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0:27 贵州日报

  记者日前从省委组织部人才处了解到:“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我省高学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博士授予单位和授予点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现有博士授予单位3个,博士授予点9个,在我省工作的博士从2000年的7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469人。他们扎根于贵州这片热土,勇挑科研、教育和科技推广重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奉献才智。

  加大力度培养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已成为我省上下的共识。

  近5年来,我省十分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引才引智的“磁场”,培养和引进了大批博士到我省干事创业。

  贵州大学以创建“211工程”为契机,实施“人才立校”战略,鼓励和支持培养本校教师到国内外攻读博士、硕士。尽管每培养一名博士需经费约15万元,每培养1名硕士需经费7万多元,但贵大不惜重金,先后送出500多名教师到国内外深造。近3年来,用于高学历人才培养的经费超过5000万元。

  贵大规定,凡本校送出去培训的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享受省引进博士同等待遇,除每人享受一套住房、6万至8万元安家费、3万至6万元科研启动费等外,职称上实行低职高聘,目前80%的博士均被破格晋升为“校聘教授”和“校聘副教授”。

  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使贵大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加。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9个,硕士授予点126个;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博士136人,其中20人为留学回国人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1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70人。博士中多数成为学科带头人。今年,该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有8项由博士承担;获省长基金支持的项目26项,其中有18项由博士承担;学校被评为贵州省第五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13人中就有10人是博士;学校有省管专家5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他们多数为博士。

  1979年贵州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获沈阳化工研究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理学博士学位的宋宝安,是在贵州大学的重点培养下成就大业的。如今41岁的他已是贵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他独立或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24项。他组建的贵州第一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吡虫啉”和“广枯灵”新农药,成为国内防治土壤传染病害的主打药剂,并在上市公司扬农化工股份公司投入规模化生产。

  在承担大量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还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组建了“宋宝安团队”。他的学生杨松博士、高兴文博士分别从美国、德国学成归来,与引进的欧阳贵平教授一道正在完成一项世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小油桐生物柴油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引起国际关注。

  博士的培养和引进,使贵州大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队伍日益强大,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目前,该校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6项,省科研项目47项,国家“十一五”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3项,有省部共建实验室2个。学校正式进入“211工程”建设,目前有学生4.6万人,其中研究生3175人。

  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筑巢引凤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引进和留住博士制定的一项特殊政策,2000年以来先后在贵大、师大、贵医、遵医、财院、农科院、民院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实施。省财政共拨款2700万元,各用人单位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或购买高层次人才住房(即“博士楼”)300多套。此外,用人单位还提供2万至8万元不等的安家费。

  在贵州大学,博士楼成为花溪河畔最耀眼的建筑。学校不但为每一位博士的住房买单,还给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累计花费2333多万元。在贵州师范大学,按商品房价格计算,每套五六十万元的48套博士楼格外引人注目。“筑巢”终于引来“凤凰”,近几年来该校博士从无到有,现已有博士4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2人,学校还为30位博士的配偶解决了工作问题。

  省委省政府还为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搭建事业平台。省政府设立省长资金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助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科研项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每年200万元,重点用于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条件和高学历人才的科研启动,100多位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得到资助;省科技厅“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重点向博士生倾斜。省财政还对在黔博士实行生活补贴制度,在我省工作的博士每月可获3元至6元的生活补贴。

  对特殊人才的引进,我省特事特办,不拘一格。

  郝小江,日本京都大学博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为加快我省制药业的发展,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柔性方式引进到省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任主任。在他的影响下,聚集了杨小生、孙黔云等一批博士到实验室工作。搭建了“郝小江团队”,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授权3项),获食品生产批件5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收录28篇。

  陈泽辉,菲律宾大学博士,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条件相对艰苦的贵州省农科院工作,先后主持省级重大和重点项目10项,育成了高产稳产优质玉米杂交种“黔玉一号”、“黔单13号”、“黔单15号”等并大面积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康冀川,先后到新西兰、英国、香港、南非求学,10年间靠奖学金完成学业,1987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毅然回到贵州从事农业生物工程的研究,现为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部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省生化工程中心主任,先后获12项国家专利,其银杏黄酮萃取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广泛应用。

  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在高学历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硕果累累。

  “感情留人”就是积极主动搞好服务,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为解决一位留法博士配偶的工作,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多次到省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最终解决了这位博士的后顾之忧。2003年5月,在学院博士楼尚未动工修建的情况下,为解决1名引进博士的住房困难,学院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新住宅安排给这位博士居住,使其安居乐业。对学院的在读博士,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学院都要派车接送。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逢春节都亲自到博士、在读博士家中慰问。从省外引进的博士徐晓光教授被民院的“感情留人”所感动,虽然北京、四川、云南的一些大学以博导等优惠条件吸引,但他仍安心在贵州工作。

  “事业留人”就是本着“政治上信任关心,工作上支持帮助”的原则,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工作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干事,干成事。学院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形式,把素质好,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学院的各主要岗位,赋予实权,放手使用。徐晓光博士1999年从四川来到贵州,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法学所所长一职,一干就是7年。学校党委还将许多中层领导岗位委托给博士担任,为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良好舞台。

  “待遇留人”就是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和改善生活条件。学院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优惠待遇,包括提供住房、基础生活费、科研启动费、学位津贴、岗位补贴、微机购置费等;对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者,读书期间发给工资,享受一切福利待遇。

  作者:杨龙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