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一种善意的歧视叫拿农民说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2:24 生活报

  梁江涛

  原海南省副省长陈苏厚退休后回乡当农民,成为这几天覆盖媒体的头条新闻,引起各方热议。

  在电影界提出要大拍农民电影的时候,一则关于农民拍电影的新闻见诸报端,有评

论说这是解决“农民文化消费沙漠化”的一个方向。今年来,有关农民与飞机的新闻更有意思,从“临沂两农民买飞机种田,效率是人工的数百倍”,到“山西农民买飞机开发当地旅游事业”,到“河北农民自买飞机自造机场”,再到“河南林州农民先买飞机后造飞机”,先富起来的农民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了。诚然,这一切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过,这些“大手笔”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吗?这些人与起早贪黑在田埂上劳作的农民能划上等号吗?

  同样,退休副省长只能算一个“荣誉农民”,他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农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仅仅是退休后,回到家乡,把务农作为一种发挥余热的方式。同时,在喧嚣嘈杂的城市面临各种各样污染威胁的今天,也是安度晚年、颐养天命的一个绝好去处。副省长拿着退休费和享受着他这个级别的退休待遇,回家务农就像一些退休干部在城里给企业当顾问,或从事第三产业、家庭养殖业一样,在劳动和创造中体现自身价值,并寻找到个人生活的乐趣。最关键的是,他的身份并没有因为务农而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如此拔高和报道具有农民身份人的壮举,是善意的,积极的,也是有益的。至少它在把农民往社会阶层的高端上拉近,缩小城市与农村、富人与贫者的距离,久而久之,当有农民身份的人做了一件大事,或大人物青睐“农民”一词,回乡务农时,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也便不再是新闻。这个时候,农民不仅经济收入足以与城里人相比,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这毕竟与社会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在时下,我们有没有勇气承认,拿农民说事时,有一种潜台词,那便是农民是落后的,农民是愚昧的,农民是闭塞的,所以才有了沾上农民身份的人做大事成名人,大学生、当过大官的人回乡务农成新闻?

  如果真心给农民以公正公平,希望他们尽早脱贫致富,与城市居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一个与城市市民平等的身份,那么则请媒体与记者们高抬贵手,不要再拿农民当某些名流的“垫脚石”。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