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电影·生命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3:51 上海青年报 |
□吕树梅因为人的生命的单向性,所以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流逝总是无可奈何,所以人总会对过往的云烟充满留恋,不管那过往曾经充满怎样的苦涩并令人不堪回首。而这恰恰是无解的生命所呈现出的不可思议的形式。如果似梦的人生与电影紧密相连,故事便开始了———这就是《电影往事》要讲述的故事,一个美丽温馨、浪漫怀旧、细腻伤感同时充满苦涩令人回味的故事。它是成人对于金色童年的一次轻轻回溯,它是电影人对于电影黄金时代的一次缅想怀念。 《电影往事》的结构比较巧妙,它用男性的叙述者引出女性的叙述者,从现在向过去回溯,对往事的回想成为影片有意讲述的主题。它是关于一个女性童年的往事,也是关于电影的童年往事。童年与电影在过去的某个时段重合交叠,伴随着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散发出的特有韵味,灾难与痛苦被回忆的筛网滤过,剩下的是淡淡的苦涩和童年的欢乐。而一个美丽的女人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受到了冲击,坚强、勇敢地活下来,这已经是一个传奇。红颜薄命的女人、风云奇诡的年代,变幻莫测的命运,再加上童年和电影,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片浑厚的内涵并使之具有了吸引人眼球的多项元素。 怀旧的影片总是会引人伤感,因为它隐藏着一个人类的母题:时间与生命的一维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生命不能重复,在莫可名状中人朝着不可知的命运向着可知的最终结局走去,当人生走过叛逆的青春,童年的影子会渐渐在人生的底片上显影,并会一点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生的随后选择。童年是一道深深的划痕,刻在生命的最初,像幼时胳膊上种疫苗留下的疤痕,跟随人的一生。《电影往事》中关于童年的画面温暖靓丽,儿时的小细节、小矛盾、小摩擦都那么真实、细腻,充满了孩童的情趣。几个小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真实、自然、本色,令人叫绝。那段逝去的带有时代印迹的本应充满疼痛的岁月却因为电影,因为个人对于生命的怀想而灿烂温馨。一个差生,坏孩子,一个懂事漂亮的乖乖女,过家家般建立起纯真的友情,而谁曾预料童年的这一段插曲会影响人的一生! 电影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它可以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逼真地再现人的前世今生,制造梦境,让人沉醉。然而谁又能否认人生如梦,梦如电影?生命本身便是偶然,偶然的一个因素往往使人的生命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作为一部怀旧的影片,《电影往事》强化普通人的命运曲折,更增加了对人生无常的唏嘘和感叹。妈妈的一次危险的爱情把女儿玲玲带到了这个世界;一场电影可以改变母亲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却是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样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艰涩命题。生命当中总是充满不可知的偶然,没有人会预测命运会把他(她)带向何处。弟弟的意外死亡改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姐姐玲玲的一生,她从此离开父母,生活在没有声音的寂寞的一个人的世界。当然这已不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但是童年的温暖与成人的寂寞,妈妈年轻时的神采飞扬与年老时的浑浊落寞总是使人感受人世的沧桑变迁和时光的无情。从这一点上说,影片具有唯美风格的怀旧感伤绝对打动了现代人被快节奏的生活所钝化了的心灵。 怀旧以电影为线索展开。对往事的怀想总是与一些现实中的东西相连,没有什么比电影更合适。因为电影用画面永远地把过去保留下来,联系着每个人的过去。影片中每个人的故事都与电影紧紧相连,他们都能在电影中获得暂时的安慰,电影为庸常、琐屑的生活提供了一个逃避的场所。同时,在影片中用几部老电影表现时代的变迁,结构故事的发展,非常巧妙。 这部影片以怀旧为主题,因此现在的生活只是一个引子,不是表述的重点。即便如此,这部影片在展现现在的生活时流露出一些破绽和不足还是让人感觉遗憾,比如玲玲的性格前后不统一,她童年时对待毛小兵显示出她充满同情具有爱心的一面,以致后来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突兀和不合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即便是因为对后来的弟弟产生嫉妒,她狠心地把可爱的弟弟抛在路边,独自踏上汽车的一幕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损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完整。出走后的玲玲丧失了听觉,通过什么方式谋生,并定时给父母寄钱也成为谜团。既然电影要在一个半小时里完成故事,总该有些情节的跳跃,那么这样的追究似乎有些苛求之嫌。然而,影片为了完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以前扮演过弟弟的小演员再次出现,在臆想当中“复活”,在露天电影的温馨余光中,全家人成就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显示出导演对“美好”的追求,却也不能不让人觉得对生活真实的遮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