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水“大户”变节水“标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4:00 新闻晚报

  原本是旱季,位于海南岛的一块稻田却出现了一幕独特景象:它一半黄,一半绿,一枯一荣。原来这是上海农科院的高科技水稻试验田,枯黄的是传统水稻,而绿意盎然的是科学家研发的拥有独特的抗旱基因的“中旱3号”。

  在昨天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介绍了一系列神奇的高科技抗旱水稻。

  不但耐渴口感也好

  通过基因选育和中外稻种的杂交,沪上科研人员筛选出具有抗旱潜能的种质资源,找到了大量和抗旱有关的“候选”基因,经过克隆和相关基因累加,开发出优秀的种质资源。六七年里,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培育出3个超高产的抗旱稻,继“中旱3号”后,“沪旱3号”、“沪旱7号”又相继通过国家和市级鉴定,在海南、广西、河北、浙江和上海各处结出硕果。

  高科技不仅使这批新稻种有了1至3级的抗旱性,更使旱稻有了南方“户口”,而水稻能“定居”北方。这些在坡地上的新稻种,不但根系旺、覆盖快、生长期短,新米面市比水稻还早一个月,可减少69.4%的泥沙流失。

  罗利军说,目前3个品种已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杂交节水抗旱稻不育系,节水新米今年10月就有望上市,吃口却一样好。

  高科技让水稻少喝水

  更神奇的是,水稻还能成为节约水资源的“标兵”。昨天的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改良首席科学家黎志康告诉记者,人们认识上普遍有个误区,以为我国南方地区并不缺水,不需要在南方搞抗旱水稻种植。其实,水稻是农作物当中的“用水大户”,加上米饭是老百姓饭桌上的主食,我国水稻种植消耗了全国近50%的淡水资源,在全国农业用水中,水稻种植占了70%的水源。

  但反过来讲,这个用水“大户”相比其他作物,节水的潜力也最大。经过试验,很多品种的水稻都带有隐蔽的“开关”——抗旱基因。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并打开这些“开关”,培养出水稻家族里的“节水标兵”。挑战则是很多改良品种虽然抗旱性能得到了提高,产量却有所下降,如何保证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以“沪旱7号”为例,它比传统水稻节水50%,达到了400公斤以上的高产量。作者:□晚报记者许可臻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