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神钟点工”市场供不应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4:36 新民晚报

  本版1月2日刊登的《社区里有了精神慰藉服务员》一文,引起热烈反响,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反映:家政钟点工随时好找,但请一个“精神钟点工”却很难,如果要找到像甘泉社区陈秀珍那样的就更难了。读者李女士说,他们兄妹决定出资给父母请一个能读书报、聊天解闷的“精神钟点工”,跑了好几家家政中介所都没找到。由此看来,“精神钟点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求。

  独居老人孤独寂寞

  读者李女士的父亲李老伯辛苦了一辈子,把4个儿女拉扯大,孩子相继成家时,全部住在外面。随着年龄增长,他和老伴精神上的孤独寂寞感也加剧了。老人虽然不希望与子女住一起,但又渴望他们常回家看看。据市民政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本市独居老人已逾71万,其中单身独居老人达17万以上。未来几年里,会有更多的独生子女婚后购房自住,也会有更多的老人步入独居行列。据调查,近12万独居老人需要每天得到问候服务,16万人渴望得到每月一次以上的精神慰藉。对独居老人的精神慰藉服务已经引起市、区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服务人员供不应求

  普陀区甘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共有2488名独居老人(其中双独居1979人,单独居509人),分为3种类型:享受政府补贴者,也称居家养老者;自助老人,即自己掏钱请人做家政;享受志愿者“结对子”服务的老人。该服务中心共有243人,为383户独居老人服务。但专职精神慰藉服务员仅有12人,而单单享受政府补贴的服务对象就多达193名,还不包括其他人员。

  聊天解闷需要知识

  知识型的精神慰藉服务员很少。采访中记者听说,某街道干部向一位独居老人推荐精神慰藉服务员时,老人在电话那头连说“不要!”为什么?因为她听说服务员没水平,就像陌生人来到家里,“话不投机半句多,还要为她开门,反而麻烦”;当初精神慰藉服务员陈秀珍要帮一位退休教师擦玻璃时,老先生就连说:“不用,你要是只会做这,我就换人。我们聊天吧。”

  独居老人虽然年龄、性别、性格、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点,希望得到心理安慰,话题不仅限于饮食和保健。这就要求服务员兴趣广泛、勤奋好学,投其所好。不仅能陪老人下楼活动,就医看病,出门购物,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知识型老人提供服务。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快“精神钟点工”的培训,以满足社会需求,开拓新的服务行业。

  本报记者薛亚林通讯员刘天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