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品相声为啥难觅“反腐”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6:54 人民网

  2006年的元旦期间,我推掉了不少应酬,专门安排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自2005年的12月24日到2006年的1月2日,连续10天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半,观看中央电视台3频道的“相声群英会”和“小品总动员”。看完以后,我感到最出彩的节目是小品、相声表演形式的创新、题材的多样化和优秀传统节目的长久魅力。除此以外,国家级的电视台举办这样的节目,一个非常明显的缺憾是,在众多的节目中,很少看到以“反腐”为内容的作品,好不容易在1月2日看到候跃华和马云路表演的《考核》中触及了一下,结果由于该节目立意不深,“包袱

”太露,尽管名家的表演功夫不浅,却仍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的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众多晚会节目中,包括一年一度的“春晚”在内,“反腐”内容的作品一直很难看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是观众不喜欢吗?不是。因为在前些年的“春晚”上,黄宏表演的讽刺小品《打扑克》,一直给公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给领导送礼的小品《过年》,也成了各地电视台的保留节目;还有在此之前的一个讽刺公款消费的相声,其中“领导,冒号”一句经典台词,至到现在仍然是不少人的“口头语”。由此可见,“反腐”内容的小品、相声节目,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受社会的欢迎。

  是缺少这样的生活基础吗?也不是。因为最近连续几年有关部门的民意调查和网上投票都显示:“腐败”和社会分配不公、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看病贵、看病难一起,被列入公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的前列。在日常生活中,“腐败”和反腐败也是公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每到遇到一些“腐败”问题被揭露出来,每当党和国家出台重大反腐举措,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是我们的创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灵感吗?同样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成功的创作出这类的“反腐”作品,也能够成功创作出其他内容的文艺作品,为什么就不能创作出新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反腐”作品呢?再说,除了专业的创作队伍以外,我们还有大量的业余创作人员,他们中不乏创作“反腐”作品的高手。

  那么,既然观众喜欢,又有这样的现实基础和创作灵感,为什么晚会上“反腐”内容的作品很难与观众见面呢?我想,大概与这样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方面是文艺节目“讽刺”难。本来,相声、小品都有极强的艺术讽刺功能,而“反腐”内容的作品,也很适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容易出彩。但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是,凡是央视主办的专题晚会、节日晚会、包括“春晚”,由于影响大,又多有各级别的领导关注或观看,而“反腐”内容的节目,讽刺对象往往以“领导”居多。这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创作”“审查”过程中的“讽刺难”现象。曾经有一位知名的艺术家抱怨;现在社会上都说晚会中的“反腐“节目少,可谁知道我们的难处:“你说讽刺谁?讽刺那一级的,那一级不高兴;讽刺哪个行业的,哪个行业不高兴。”这倒是大实话。但是,艺术毕竟是艺术,尤其是当小品、相声这种以讽刺见长的艺术形式,一旦丧失了“讽刺”功能,只是一味的去“歌颂”,那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品”“相声”吗?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对电视晚会中的节目,附加的外延功能太多。客观的讲,一段相声,一个小品,短则几分钟,长不过十几分钟,充其量就是给人们展示其娱乐的功能。如果是讽刺性的,除了娱乐功能以外,还会潜移默化的起到净化人的心灵、引导人们树立先进文化观念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往往对电视晚会节目中的“反腐”内容作品赋予其过多的、超过其艺术本身以外的其他功能,如“会产生负面作用”、“与社会不协调”等,无形中影响了这类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其实,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当消除,因为“反腐”内容的作品,同样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之一,近几年来广泛受到好评的的“反腐”类电视剧《黑洞》、《黑冰》、《国家干部》、《大雪无痕》以及央视电视剧频道刚刚播出的20集电视剧《审计报告》,都说明了这一点。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小品、相声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除了创作传统的作品以外,也能够创作出一些“反腐”内容的精品来,以满足观众多侧面的精神需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