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被遗忘的腊八节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17:10 中国新闻网

  春节式微?人们在感慨“年气”越来越淡的时候,应该警醒于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其传统观念的流失和传统文化保护的不力。在又一个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由得不思考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现象。

  年味渐淡的文化伤害

  昨日是腊八节,但遗憾的是,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中,十之八九忘却了这个“中国味儿”很浓的节日。古城商家也鲜有在“腊八”上作文章的,大约其带来的商机实在有限。这与目前过“洋节”的热烈气氛形成了强烈对比。

  人们有关与此的叹息已老生常谈:年味越来越淡喽。上年纪的人深情地回忆,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隆隆重重地过年了。哪天打扫,哪天炸糕,都是有讲究的,人们在这种浓郁的传统特色里津津有味地感受新年的味道。可现在呢?都腊八了,对年还没什么感觉。

  西安“80后”小李的英文名叫Jesse。Jesse说,他和他的同事们喜欢使用英文名和热衷过圣诞,但本质上并没有媚外的意思,过洋节是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传统春节在内心的地位自然无可比拟。

  但一个客观表现是,在Jesse和更多年轻人的感受中,圣诞的确比春节过得“更带劲”。客观表现和主观认识有了尴尬的偏差。2005年末西安的平安夜,又一次不得不动用警力维持秩序,城内戒严了机动车。

  早几年前,就有人提到“春节式微”的问题。不久前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发出的《保卫春节宣言》,在网络上掀起了保卫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在经受着各种因素的伤害。

  内心的新年荒于建设

  春节于外在形式上,是合家团圆,是欢庆;于中国人内心,是最盛大的精神仪式。

  我们无法考证春节团圆的需求是否也在逐渐淡漠,但至少春节增加了额外的功能。比如旅游,各旅行社在春节前夕密集的广告透露了都市人过年的另一种形态。人们琢磨着用更多自我的形式过年。

  这与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有关,春节在一些终日忙碌的人心目中,休息的意义大过了传统新年的意义。“多元”是社会发展,但在这里却也是对传统的削弱。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曾经与春节相关、脍炙人口的《腊月歌》,现在还有几个孩子会念呢?传统文化是精神领域的,但绝对离不开形式的支撑。所以高有鹏教授问:我们还会磕头作揖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的追问:我们还了解自己的传统吗?

  有评论说,政府对人们内心的春节缺乏建设,缺少引导。比如春运汽车票火车票的涨价。如果要说西安目前与春节相关的最重要现象,那就是抢购车票,寒风中的排队长龙,售票处的门甚至被挤破。本是精神的节日盛宴,却成了劳苦不堪的奔波。有人问,谁来建设我们内心的新年?政府不能给人们春节回家更多的方便吗?对回家过年的感觉越温暖,社会才会更和谐。

  一度在很多地方喊得很响的对烟花爆竹的燃放禁止,想来也很有意思。其实燃放爆竹源于远古的火禊,一种祭礼。禁止它在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削弱了年气和对传统的承继。这其间的利害得失,该如何衡量?

  商业对传统的伤害

  西安市民张先生提及的是两个月前发生的事,他认为,这件事应该被更多的人记住并反思不止两个月。

  当天晚上,张先生在换电视频道时,发现国内一家电视台正在播放教中国小孩子学习韩国礼仪的节目。他定住了看,原来是为配合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该电视台请来了《大长今》中韩尚宫的扮演者梁美京,搞了个和观众互动的娱乐节目。在翻译的帮助下,梁美京教观众做韩式泡菜,穿韩式服装,最后请上台几个小孩子,学韩式礼仪。倒是热热闹闹看着好玩,但张先生心里很不舒服:“才四五岁的孩子,没有辨别能力,对他们的内心会不会有什么影响?电视台这么做实在不合适。”

  说白了就是商业行为,吸引了收视率,但在传扬别国传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伤害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何况,后果已经显现。

  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品味黄酒,念诵屈原,现在却被韩国人拿去申报世界遗产。马头琴本该也是我们的瑰宝,却也被蒙古人民共和国申报了遗产。

  而我们的遗产呢?包括我们最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的春节也悄然淡了味道。

  我们究竟丧失了什么?

  呼吁国家进行品牌形象推广

  如何保卫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不仅这种意识不够深入,也没有一整套的对外品牌形象推广体系。

  许多曾沉浸在《大长今》故事情节里的人们,都多少有过这样的感慨: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药文化不知道比韩国深邃到哪去了,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影视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地去宣传我们的传统呢?

  还有人感慨,同样都是东方文化,日本人有和服,韩国人有韩服,可我们至今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这实在和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古国的形象不符。包括我们的婚礼,从仪式到服装,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风格。

  西安“海龟”(“海外归来”之意)王先生多次提到自己初到美国的感触:中国的形象被推广和树立得实在不够。当他的外国同事知道他在中国有自己的私家车,有面积很大的住房时,流露出来的神情就是“怎么可能?”

  我们在传统流失的同时,也忘记了展示自我形象。这其实是息息相连的。

  人们一般是通过影视、书籍等文化作品去了解不同的世界。一名影碟发烧友还提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现在流行的韩剧,不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影片细节看上去都在展示国家“美”的一面,漂亮的主人公、优渥的生活等。其实他们也有一些表现主题和细节“不够美”的影片,而这些就只能从非正常途径了解。但一些曾在国外生活过的中国同胞说,我们的一些走向国际的影片,让老外感知到的却是中国的“落后和愚昧”。

  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话题。但该怎样捍卫我们的传统,并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华商报 王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