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抛弃“城墙意识”,更需培养心态(“城墙意识大家谈”系列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2: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编辑同志:

  读了贵报1月6日民意版,看完南京理工大学尹力东先生的来信后,有所触动,禁不住提笔进行商榷。该文(即《城墙意识是南京发展的“墙头”》,编者注)认为,在“有关长三角地区城市排名的报道数据中,南京的排位是很靠后的,不但排在我省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后面,更排在了浙江一些城市的后面。而在解放初期,南京是全国很有名的大城市,更不

要说在历史上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了。”由此,作者把这归结为是“城墙意识”在作祟。

  首先,尹先生这种观点,表明了作为一个南京市民对城市应有的关注度,这种言行值得尊敬。然而,他的结论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所谓“城墙意识”,我认为是一种歧视动机,一种边缘心态,一种冷落情绪。而这三种心理归根到底是“城外人”对“城中人”的一种角色诉求和渴望———毕竟,城内的社会人文环境都要相对优先一些,教育环境、医疗环境、购物环境都有独特的方便———在南京这样的山水园林城市恐怕会更加突出———而这些是“城外”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城外人”不禁会在心里生出一种受歧视、受冷落的“边缘人心态”,甚至会在心里想:都是南京人,为什么我们会这么“不幸”呢?

  应该承认,这种担忧是正常的,换了谁都会这样想。但是,这种心态就是正确的吗?

  首先,来信中说“在城墙里,南京的超市开了很多很多,大家扎堆在一起,你在街这边开张,我就在你的对面营业,或者比邻而居。大家在那里拼命的竞争,而其实那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市场人口和市场容量,相反在城墙外面的广大市区却没有几家大的超市,人们购物不方便,只好坐公交去‘城里’购物。比如在广大的孝陵卫地区就是这样,竟没有一家大型的超市,大家只好去坐车进‘城’,这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交通的拥挤状况。”其实,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超市的选址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不是行政手段所能平衡的,哪一家超市都会寻找居住人口繁多、购买力旺盛的地段,这一点没法怨天尤人。

  其次,尹先生认为“在我们考虑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时,请让我们的心里也想一下城墙外面的世界吧,其实大家是一个整的南京城,是不可分割的。切不可因为明城墙的壮美,就使它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视线,让我们超越她的高度,让我们在她的基础上更快地发展,不能因为她而阻碍了我们的发展,让我们快点抛弃这些影响南京发展的‘城墙意识’吧。”对此,我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是发展的原理所定,又是市场均衡发展的结果。合适的机会,地铁会开进城外的,大商业超市也会进驻城外的。

  再次,当务之急,要抛弃“城墙意识”的障碍,“心病还需心来医”,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心态。看到半瓶酒,乐观的人会说:“哇,还有半瓶酒!”而悲观的人则会称:“唉,只剩下半瓶酒了!”就如最近看到的一则广告上面所说的:“多少钱能买到紫金山的宁静?”“城里人”不是也在向往“城外人”的生活吗?

  我认为,从近处看,一切都是心态。从远处看,正如南京市江宁区戴家边所言的,消除“那些藏在城乡的文化心理褶皱里的阴影挥散”,则“需要从文化、教育上付出艰苦的努力”。

  河南高地

  讨论热线:025-84629030(每日15:00后)

  讨论信箱:jnsbgmy@eyou.com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09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