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沪商写下慈善大手笔 "爱心彩虹"点亮上海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3:42 东方网

  2005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年”,同时也是上海民营企业的“慈善年”

  2005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俗称“非公经济36条”),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纷纷颁布落实这一“意见”的法规文件。阳光和煦、雨露滋润,民营经济的前景空前光明,民营企业家的队伍空前壮大。对于部分起步较早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已

经进入收获的季节。在经过多年的打拼之后,这些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收益,它们的当家人的观念作风也已有了质的升华。在享受着收获喜悦的同时,他们更多地想到了我国尚未摆脱贫穷、困苦的民众群体,想到了地球上频繁发生的天灾人祸,和因遭遇各种天灾人祸而面临困窘和不幸的兄弟姐妹。

  于是,以2005年1月7日上海45家民营企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洋灾区捐款107.5万元为序幕,“新沪商”在2005年的慈善活动,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民企“爱心彩虹”

  点亮上海滩

  这是一部名叫《永远的光彩》的纪录片。它展示了许多在祖国西部贫困地区耸立起的新学校、新厂房、新田园。它们的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沪商。

  这是一位名叫傅妍玮的8岁“复聪聋儿”。她用银铃般的声音朗诵起《我希望———爱,永远存在》。谁也想不到这可爱的小姑娘会是个“复聪聋儿”———小妍玮是由众多上海民营企业家捐款组成的“光彩复聪基金”的上千受益者中的一个。

  这是一连串看似枯燥却意味无穷的数字。它们串起了以非公经济为主的上海光彩事业的丰硕成果(根据2005年8月前的统计):向中西部地区扶贫投资项目123项,投资总额达到200多亿元;其中在对口地区的投资项目67个,资金总额57亿元。总计捐赠公益事业项目366项,累计金额6亿多元;为贫困地区援建光彩希望小学101所,资金总额3415万元。此外,各企业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与安排外来农民工就业数,同比均有大幅度增长。

  上述这一切,都是在不久前举行的主题为“光彩事业与和谐社会”的“2005上海光彩事业活动日”中所出现的一幕。本届“光彩日”以上述多种方式,集中回顾了上海民营企业家在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一年中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以及参与中西部经济建设和助学帮教、扶贫赈灾、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的成效。

  屈指算来,这是继2003年以来上海连续举办的第3届光彩事业活动日。三届“光彩日”,规模一届比一届宏大,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光彩”越来越夺目。它反映了上海民营企业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从一个侧面映衬了“致富思源、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举”的中华传统美德,正在上海民营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发扬,那种“感恩人民、回馈社会”的现代理念,已日益成为广大新沪商的共同认识和积极行动。

  “公益企业家”比比皆是,公益活动层出不穷

  2005年7月1日,对于山东临沂一位名叫杜家伟的孩子来说,是生与死的转折点。小家伟不幸患了一种怪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可是20万元“天文数字”的手术费用却难倒了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贫穷父母。穷急之下,夫妇俩指望用把另一个健康的孩子让人领养的方式来换取一些费用,作最后拯救小家伟的尝试。6月28日,电视上播出了小家伟一家令人辛酸的命运。三天之后,奇迹出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周先生”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杜家汇来了他们急需的20万元手术费。小家伟有救了,杜家骨肉分离的悲剧也不必上演了。

  事后得知,这位“周先生”,就是上海周氏集团的董事长周小弟。出身农家的周小弟,平时生活极为节俭,但捐赠慈善事业总是争先领头。这些年,随着周氏集团迅速发展,他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捐出了的善款也越来越多,包括支援抗击“非典”、捐建城市雕塑、资助规划招标、帮助科学家设立奖学金,甚至直接出资参与上海市政府申办世博、支持北京“科学和平周”大会,等等。自对杜家的这次捐赠后,周小弟又以周氏集团的名义开设了一个基金,专门定向用于帮助患有“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儿童。

  像周小弟这样的“公益企业家”,在当今上海民营企业界中绝非凤毛麟角,而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尚。

  由于上海民企伸出救援之手,许多失听的儿童重闻佳音。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接受市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转来的主要由上海民企捐赠的150万元捐款,专门设立了“聋儿复聪基金”,启动了“点亮心愿———聋儿复聪”项目。迄今,接受此项活动资助而及时获得治疗并全部或部分康复的贫困聋儿已有数百名。俗话说“十聋九哑”。但是,目前上海的聋儿已实现“十聋五不哑”,康复比例达到了53%。

  由于上海民企伸出救援之手,许多失明的老人重见光明。人们记忆犹新,2004年5月20日,上海瀛通集团掌门陈伟峰捐出1000万元充实瀛通慈善基金会,其中的300万元用于开设“千人复明工程”,专门用于帮治因患白内障失明的困难老人。经过1年半的运作,这项工程已取得圆满成果:千余位一度陷于黑暗混沌的老人都已重见光明。2006年1月5日,陈伟峰亲自为他们举行了一次“复明老人逛宝岛”的“新光明行”。千名复明老人面对精彩世界,欢欣雀跃如儿童。

  由于上海民企伸出救援之手,许多误入歧路的人重回正道。上海凌空农艺大观园公司,是这样一座特殊的“迷途羔羊回归基地”。它的董事长吕焕皋采取了非常独特的慈善模式:他与上海市有关方面签订了长期协议,每年接收一批戒毒人员、少年犯和刑满释放的前刑事罪犯,来到自己的农场就业。农场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他们准备了大量有益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又为他们培训了一技之长,为他们走向新生活燃起了希望和座标,也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先扶“智”

  帮困要帮“根”

  2005年12月5日,是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纪念庆典。改制之后经历了多年辛勤耕耘,“万达信息”有理由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品尝收获的甘甜。但是,这家公司却用一种全新的“成熟”方式来庆贺自己的企业走向成熟。他们举行了一场高雅的音乐会,在音乐会前宣布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万达信息慈善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在两所大学中求学的家境贫寒的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50万元,在上海民企的慈善支出中不算是个大数目。值得赞许的是万达把庆典费用“挪”作教育扶贫。这正应了“扶贫先扶智、帮困要帮根”的现代慈善理念,也正解了困难学子的燃眉之急。

  众多新沪商现在越来越多地把他们的慈善事业的主要方向,放在教育、卫生等更具有基础性的领域,他们把对本市或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帮困,从救急式的资金扶贫、“输血”式的科技扶贫,转变为“造血式”的教育扶贫。

  粗粗列举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下设立的专门用于教育项目的基金,其中约四成来自民营企业:“长虹慈善教育基金”、“晨兴慈善助学基金”、“福禧慈善助学基金”、“汇银慈善助学基金”、“西袁氏慈善助学基金”、“浦庆慈善教育基金”、国强(硕、博士)兴学基金……等等,不胜枚举。再粗略检视一下本市和外地一些名校的奖学助学金,也可发现许多新沪商的熟悉名字。这些基金和奖学、助学金的数额,多到上千万元,少仅数万甚至数千元,但目的全都一样:启民智、引科技,关心下一代的学业,从根本上帮助中国部分地区、部分家庭摆脱落后贫困的根源,共同走向富裕繁荣的未来。

  谈到教育帮困扶贫,有必要专门提一下上海汇银投资公司掌门人沃伟东的尝试。这位年仅35岁民营企业家办了多少年实业,就做了多少年的慈善事业。其中捐资帮助品学兼优然而生活贫寒的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是他最乐于参与的公益行动。近几年,他已经把上千万元资金,交给了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机构,或直接悄悄送到待援学子的手中。眼下,这位年轻慈善家又在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怎样让有限的善款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央行多次降息,各类公益慈善基金可资利用的利息都在相应减少,资助能力也就越来越弱“我是一个财富的管理者、经营者。我应该积极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让善款不仅不贬值,反而能够增值,这样就能使更多的困难学生得到援助。”

  令人欣喜的是,沃伟东在这一领域的尝试已初步获得成功,一些媒体称其为国内“运用资本运作方式管理公益慈善基金第一人”。这对受他扶助的贫困学生,对上海整个慈善事业,都该是一个好消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