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旅游因农民文化而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3: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旅游因农民文化而精彩
图为当地年轻农民在表演薅草锣鼓歌

  郑坤摄

  见着桓兆泮是在一个下着丝丝小雨的傍晚。当我们翻山越坡来到这个叫简家坡的地方,桓兆泮也正好到了。

  来找桓兆泮之前,湖北省秭归县文化旅游局及县委宣传部领导向我介绍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乡的秭归,流传保存了一批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瑰宝。县里利用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要让秭归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大县。他们说,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全县已登记的民间艺人有356人,民间艺种63个。已录入县民间文化数据库的民歌近2000首,民间器乐曲100余段,民间书画200多幅,民间歇后语8000余条。2003年,县人民政府授予13名艺人“优秀民间艺人”称号,这批艺人中有8位是农民,桓兆泮即是其中之一。按采访计划,我重点要找的是峡江“号子大王”、“杨林堂鼓”的传人及桓兆泮。

  在屈原祠前的长江岸边,82岁的胡振浩告诉我,他组织了一批老船工,专门演唱“峡江船工号子”,退休后登台为游客表演,在旅行社演出了数千场,海内外观众10多万人次。1993年7月,他带领8名老船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的演出。1997年,又参加中央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举办的“呐喊”比赛,在13名高音选手中,喊唱的船工号子“起纤号”位居第二。他以独具特色的表演把峡江文化的魅力传送给了全世界,被誉为峡江号子大王。尽管现在机动船代替了木船,峡江号子几成绝响,但老人还是收了一位徒弟,希望把峡江号子传下去。这些年,登门拜访胡老的海内外游客、新闻记者、文化文艺工作者络绎不绝。

  人们常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海外游客热衷于到中国旅游的原因之一,胡振浩喊唱的船工号子便是一个证明。秭归的同志说,“杨林堂鼓”同样如此。作为古代宫廷音乐与杨林民间打击乐结合的产物,“杨林堂鼓”有适用于迎宾、节庆、嫁娶、丧葬的系列曲牌和完整程式,而过去外来的游客对此知之甚少。2005年5月,杨林桥镇响水洞村的“杨林堂鼓”民间艺人谭兴龙等7位老农,与三峡工程大酒店签了约,专门在酒店表演“杨林堂鼓”,结果深受游客喜爱。如今,响水洞村年轻人也开始认真学习“杨林堂鼓”等传统绝活,村里好几个表演队经常被请到周边的乡村去表演。当然,要看原汁原味的表演,就得翻山越岭,这些美妙的歌舞大都藏在深山农家。本来我打算是去响水洞村的,可乡里来电话说,表演队被临时叫走了,让改日再去。秭归的同志安慰我说,桓兆泮的故事同样感人。

  桓兆泮是个自小生长在湖北省秭归县水田坝乡辛家坪村的64岁农民,他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经历许多艰辛,承受许多委屈,为传承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痴心不改地走过了47个年头。

  他说:“我除了要种地解决吃饭问题外,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金钱都交给了民间艺术。我天生就爱耍,爱唱,爱民间艺术。”好几年前,他听说90多里外的竹瓦头村有他没收集到的薅草锣鼓歌,搁下手里的活儿就想去。但没有认识的人,找谁去呀。好在原梅家河乡副书记谭文珍帮了他的忙。他坐长途车,过香溪河,爬山路,前后用了7天,找了20多人,收集到好多资料。平时,做完田里事,他就带着一个小本本走村串户,一边给人打工,一边搜集山歌和故事。没有山歌和故事的地方,即使给他更多一点的钱,他也不在那儿干活儿。出门时,他身上总带着半截铅笔和一个小本本,随时随地记。日积月累,小本本塞满了一个小木箱。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桓兆泮一笔一画地整理出近百万字的资料。其中,有民间谚语1560条,谜语100条,歇后语450条,地花鼓一套,转丧鼓一套,薅草锣鼓,采莲船词,连湘词,挑花篮儿词,民间故事200多则,民歌近千首。民歌又分为月歌儿、数字歌、忍字歌、酒色财气歌、全十字歌。还有500首秭归特有的五句子歌。誊写得工工整整的稿纸码在一起有三寸多厚。他把所有的资料都交给了县文联,希望能出一本书。

  当地群众很喜欢他的表演。2004年正月十五晚都快8点钟了,村民临时提议要看桓兆泮的演出,水泥场、小马路上,门对面的山坡上黑压压的聚了六七百人。桓兆泮带着20来个演员一口气连演了三个多小时。乡亲们使劲儿给他鼓掌,为他喝彩。2002年以来,他带着民间文艺演出团演了56场。三峡电视台曾播出他演的节目,可惜他那里接收不到。“到现在也不知道电视里是咋播的。”说这话时,他似乎并没有在意。他说,他最在意的是乡亲们的褒贬。当然,他也愿意为来秭归旅游的人表演,他会为游客跳秭归地方的秧歌,唱他最拿手的薅草锣鼓歌和五句子歌。

  正是胡振浩、桓兆泮、谭兴龙们把秭归的民间文化演绎得五彩缤纷。也正是大山深处的农民们一代又一代精心传承着这些民间文化,并努力将自己融入现代旅游业,才使我们的旅游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09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