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兢慎三敬(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保振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一首传世之作,题为《泾溪》。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充满了辩证思想。它告诫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形势越好,道路越平,成绩越大,越应该兢慎;否则,“倾覆”、“沉沦”之类的不测事件就很可能发生。个中原因,恐怕如古人所言:“忧喜更相接,乐极还生悲

。”

  懂得兢慎的意义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还在于怎样去做到兢慎。

  兢慎者,动则谨慎之意也。要做到动则谨慎,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应力求做到“三敬”:

  一曰敬畏。人无敬畏之心,想做到兢慎,根本是不可能的。毕竟,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头脑中无敬畏这根弦,行动中就难有兢慎这个行,就有可能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豪气冲天、忘乎所以的跃进词语,就会出现没饭吃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正确的荒唐事。必须明白,个人力量再大,也难抵大自然的威力;个人成绩再突出,也抹杀不了群众的力量。因此,对大自然、对人民群众,还是应该存有敬畏之心的。有了敬畏之心,才会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才会科学求发展,和谐谋发展,才会行而有所顾忌,动而不忘律条,从而时刻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法律之下,顺时顺势而为,减少随意性,增强理智性。

  二曰敬小。人都想做大事、成大业,这无可厚非,但世上的事儿从来都是有与无相生,大与小相成,高与下相倾,前与后相随的。诚如苏轼所言:“泰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在相形中。”冰心说得更明白:“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也就是说,惟有谨小,才能致大。要想成事立业,仅有战略决策、宏伟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小步走起、小事做起,不仅要谨小慎微,而且要动不失时,及时而有效地解决细微的、苗头性的矛盾和问题,从而积小为大,聚沙成塔,使尘雾之微能补益山海,使萤烛末光能增辉日月。否则,忽小言大,弃微求著,很可能流于高谈阔论,不仅于实际无补,而且有可能使煌煌伟业毁于细微末节之中。

  三曰敬训。人是有记忆的,这种记忆,不应该只是取长弃短,而应该客观全面,也就是既要记住“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要记住“败走麦城”的教训。其实,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更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牢记教训,才有可能兢慎始终。毕竟,从教训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经、真言,真知、真见。也许只有这种真经,才能使人由浮躁变沉稳;只有这种真言,才能让人由轻率变持重;只有这种真知,才能叫人每临大事有静气;只有这种真见,才能促人瞻前顾后,慎重地考虑到做某一事情的后果,从而兢慎处之,克始善终。

  要兢慎而“三敬”,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恐惧之“畏”、细微之“小”、教诲之“训”要有三不敢慢的意思。慢,特别是怠慢、傲慢,就不叫敬。而做到“三敬”,也就做到了兢慎,做到了兢慎,对人生之补益莫大焉。许多可能发生的错误和损失,由于兢慎而得以避免;一些困难重重的事情和规划,由于兢慎而得以成功。这一经验已为古今中外的实践所反复证明。让兢慎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鸣常驻。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9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