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民意成为第一选择——政府工作报告出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7:33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记者陈曦解悦)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岁岁“报告”,今又“报告”——送走了“十五”收官之年2005,成功举办了十运会,迎来“十一五”关键期的开局之年,2006年提交给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哪些是值得记忆的、值得一书的,哪些是需要勾画的、需要点睛的,从何处入手,在何处用力?这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显得非比寻常。沿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3个月的足迹,人们真切地看到:民意成为政府行政的第一选择,一个以民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自我审视、自我要求、执著努力的清晰脉

络。

  听民意:把人民的评判、群众的满意作为政府审视执政成绩的第一标准,民意调查成为政府工作报告框架和内容的基础

  民为邦本,本因邦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生动诠释。

  2005年10月初,在市长蒋宏坤的领导下,成立了市政府报告起草小组。面对过去一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对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确立什么样的主题?2006年工作重点在哪里?

  按照“惯例”,往往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说了算”。但这次,不同。市领导明确要求,不能从文件到文件,从报告到报告,起草工作的第一视角应该是,政府工作报告所要总结回顾的重点,是不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政府自己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是不是也是老百姓认为好的?政府想在新一年做的,是不是老百姓最为期待的?说白了,就是按照老百姓的标准来审视和评价政府工作,按照老百姓的意愿来安排政府工作。

  2005年11月,一场为期1个月的万人规模民意调查悄然进行。这项名为“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民意调查,共发放问卷1万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430份,回收率达94.3%。调查对象有全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各类专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基层组织代表和普通城乡居民,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调查内容则包括对2005年政府工作的评价、2006年政府工作重点两大部分,具体涉及对政府工作总体满意程度、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办实事评价等,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调查结果显示,有74.16%的被访市民对去年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很满意,与上年相比,总体满意度上升了10个百分点,在分项评价中,被访市民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对政府各方面工作分项评价的不满意度均在3%以下,比去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政府还把“环境建设”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列为调查的两大重点,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市容市貌、治安环境、就医状况、就学状况、住房状况、城市交通状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一系列民生重要指标,均拿出来“让人民评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评价标准不唯己、不唯上,不再以政府部门的自我总结、自我感觉为‘主’,人民是否满意成为政府审视执政成绩的第一标准,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令人振奋。”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说,“万人民意调查所反映出的对于政府工作满意的排名和评价、对2006年工作的期待,我们大都在起草过程中吸收了进来。”报告起草小组成员说。

  顺应民意,政府更坚定了2006年“发展为民、建设为民、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和重点。

  为政府全面工作进行大规模专项民意调查,在全国大城市中,南京首开先河。2004年下半年,为准确把握来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重点,使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蒋宏坤市长要求采取民意调查方式,广泛征集市民和社会各界意见。南京首次开展了万人调查。2005年6月,南京市级民意调查中心成立,当年就进行了4个专项的民意调查,内容有政府党组的先进性教育调查、公车改革调查、行政许可法执行情况等,让民意调查为政府工作重点搭脉,成为南京重要的执政经验。

  在万人民意调查之后,2005年12月30日下午,市政府办公厅一间会议室临时布置成了网络直播间。市长蒋宏坤率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等1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中国南京网站“市长在线”,与网民进行零距离对话,就政府工作广泛听取市民意见。近千市民发了900多个帖子与市长话发展、说民生。

  “网民感动市长,市长感动市民”。在与网民对话即将结束时,蒋宏坤感慨地说:“市长在线这种方式很好,要争取每季度举办一次,我将会安排时间和大家作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网民提出的关于住房、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诸多民生焦点问题,他表示,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调研解决。市民高先生称赞说,市长通过网络与大家交流,创新了政府与市民直接沟通的方式,这样重视民意,让我们很感动,也对南京的发展更有信心。

  在起草小组赴基层调研召开的11场座谈会中,来自各方的声音让政府对2005年的工作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正如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灏瀚教授所说,2005年是南京历史上发展成就最突出的一年,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聚民愿:自我改革不断创新成为政府今年工作的第一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以前,政府下一年度工作安排,主要来自于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自我设计,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归类于‘文字工作’。这两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不再是文字匠的闭门造车,而是各种形式的民意调查说了算,老百姓的意愿成为政府的第一考虑。”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胡迎春说。

  玄武区玄武街道是一个有4.6万常住人口的普通街道,江宁区江宁镇牌坊村则是一个拥有20个自然村、2000多村民的普通村庄,但他们都拥有一块铜牌: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室)调研联系点——政府了解城区和农村最基层情况的窗口。去年3月,有关负责人冒着料峭春寒把铜牌送到玄武街道。街道工委书记罗军回忆说,当时街道正帮助居民拆迁,办公地点设在一间即将拆迁的民房里,调研小组还要了一份街道的地图“好好跑一跑”。12月初,调研组又专门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来街道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我会好好利用这个窗口,让上面了解基层最真实的状况和想法”,罗军说。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管晓红,既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鼓楼区人大代表。年前年后参加了若干个座谈会,但她对政府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到基层召开的座谈会记忆犹新。“今年南京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生活在南京,真的是很开心,但调研组负责人开门见山,‘只谈问题,不谈成绩’,这种作风以往很少见”。

  为配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万人调查问卷内容中列举了10项政府重点工作,参加调查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加强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放在了2006年工作的首位。

  呼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也是政府在新的高起点上谋划“正确的起跳”的必然选择,在2006年八大重点工作任务中,政府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今年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个颇具深意的安排也是市长“钦定”的。往年的政府工作重点,“经济发展”、“GDP”是“老大”,前两年富民成为政府的“第一追求”,今年,政府更明确地看到,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富民,对公共服务型政府来说,最根本的还是“做环境”、“做服务”,“与先进地区相比,南京差在环境,差在服务,政府的服务意识、制度安排还有差距,政府找准了定位,下对了力气,许多困扰多年的问题,比如说创业氛围不浓、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会迎刃而解。”一位专家如是说。

  于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可以看到如下让人激动的表述:营造开拓创新的实干氛围,真正把南京打造成“创业者致富、创新者梦圆、创优者光荣”的活力城市。——促进南京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政府开始从自身改革入手。

  集民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系统性,问计于民捕捉第一信号

  广开言路,方能凝聚智慧。2005年10月9日,国庆长假上班第二天,蒋宏坤就主持召开了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场座谈会,比往年启动早。此后,又连续召开了综合经济、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和政府自身建设四个主题的专业座谈会,24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12月1日到10日,蒋宏坤分别主持了3场座谈会,15位人大代表、12位政协委员和9位省内知名专家参加座谈会。

  2005年最后一天,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会召开,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评析南京2005年总体工作,分析研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前瞻性思路和对策性建议。罗志军、蒋宏坤、陈家宝、沈健等市领导和20多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市领导认真听取专家们建言献策,不时还与专家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真诚地感谢专家学者对市委、市政府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表示,这样的报告会开辟了政府向专家学者问政的新渠道,开阔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视野,开拓了政府工作的新境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政府出台的措施,在基层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否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基层、百姓和专家的心声,相关部门又是否真正了解?——就是在这样一次次上上下下的互动循环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大局已定”。

  人大代表孙长松等提出:政府工作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

  政协委员朱泰山等提出: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城乡统筹规划,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洪银兴教授提出:要进一步突出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齐头并进;要加强农村城市化进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等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

  这些,都在报告中得到充分反映。为了用区域视野谋划南京未来5年及开局之年的执政思路,在更大的区域、更高的高度上审视南京发展,起草小组还赴浙江的杭州、宁波,苏南的无锡、苏州、昆山、张家港等六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并北上到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听取更高层面对南京发展的建议。这些“纵横南北”的成果,都能在报告中看到“身影”。

  明天,这份有很多“故事”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放在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前,这个沿袭了多少年的“文件”,在今天,变成了一份以创新发展、富裕和谐为“主调”的扎扎实实的“答卷”,凝聚着建设责任政府的诚恳心意,在代表委员们的审议讨论通过后,必将激励全市人民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全力以赴。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