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粤军昨以2比1的总比分击败香港队 省港杯两年后重回广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9:21 南方日报

  本报讯终场哨响,省人民体育场的球迷迸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昨天下午,在这里进行的第28届省港杯足球赛第2回合比赛中,广东代表队凭借李志海和温小明的进球,以2比0击败香港队,并以两回合2比1的总比分重夺已经失落了两年的省港杯。这也是广东队第18度捧得省港杯。

  卢琳助攻立大功

  广东队主教练马米奇对本场比赛的首发阵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目的在于全力向香港队施加压力,以尽早取得进球。除邹游顶替被停赛的唐德超出任左后卫外,广东队整条中场线几乎来了个大换血:冯俊彦、李岩、曹志杰和郭亮组成了中场线,在第一回合中镇守中场两翼的刘轶冰和梁敬文同时被放到了替补席上。锋线上的变动也不小,结束国足拉练的卢琳取代了队友胡嘉健,和温小明、刘晓峰组成新的锋线“三叉戟”。

  马米奇摆出的攻击型阵容让香港队很不适应,比赛开始后的前30分钟,广东队几乎都在压着香港队进攻。但第一回合以1比0小胜的香港队似乎并不急于进攻,而是想利用广东队一心想扳平比分的急躁心理消耗其体力,再伺机打防守反击。第20分钟,广东队的头球射门越过了香港队门将范俊业,却先后打中球门的两个立柱弹了出来,香港队逃过了一劫。但比赛的僵局在第37分钟被打破。广东队郭亮在禁区边被铲倒,本场表现抢眼的卢琳把任意球传到了后点,及时插上的后卫李志海头球破门。广东队在上半场结束前还有机会扩大比分,当时刘晓峰带球盘过了包括香港队门将在内的整条防线后传中,但队友没有及时跟上,皮球最终滑门而过。

  马米奇多谢队员

  昨天下午的室外气温只有6摄氏度左右,体育场的草皮质量也不理想,这对双方的体能和技战术发挥都带来一定影响。广东队的曹志杰在下半场比赛进行了30分钟之后因为抽筋被罗勇换下,温小明也出现体力不支的迹象。

  而体力消耗过大也导致广东队门前出现多次险情。形势对广东队十分不利:体力似乎比主队更充沛的香港队开始大举反扑,如果香港队在这个时候进球,广东队就要再进两球才能赢下比赛。关键时刻,卢琳再次挺身而出。下半场第37分钟,卢琳在前场右路进攻获得角球,中路接应的刘晓峰将卢琳踢出的角球传向球门远角,埋伏在后点的温小明头球射门得分,把比分锁定为2比0。

  用“整体的胜利”来概括广东队昨天的表现并不过分。主教练马米奇赛前对队员们的技术水平并不担心,但对队员们能否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底。广东队在第一回合以0比1告负,以年轻队员为主的球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广东队年轻队员在本场比赛的成熟表现让马米奇非常欣慰。赛后,此前一直对裁判问题耿耿于怀的马米奇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他表示自己对球员们的表现非常满意,“MVP(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应该颁给全体队员。马米奇也因此成为省港杯历史上第一位带队夺得冠军的洋教练。

  李文龙

  赛后谈

  马米奇:下一步,冲超!

  广东队主教练马米奇在球队重夺省港杯之后表示:“今天我们的球队拼得很凶,成功地压制了香港队。不过我也发现部分队员的体能还是有一定问题,我在下一步的训练中将会朝这个方面改进。”

  马米奇认为,省港杯这种大型比赛最重要的作用是为球队树立了信心,这对参赛的广州日之泉队年轻球员准备新赛季的中甲比赛非常有利。球队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当然就是冲超!”马米奇说,对自己而言,只有带领球队在新赛季的联赛中成功冲上中超联赛才是成功的。

  昨天的比赛是刘晓峰、郭亮和邹游3名大连球员第一次同时出现在球队的首发阵容中。谈到大连三将的表现,马米奇表示自己“非常满意”,其中邹游的表现尤其突出。“但我不能把他们夸得太好了,要不然大连实德队就会马上把他们要回去!”马米奇神秘地眨着眼,被自己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是省港杯28年历史的见证人之一,他昨天也出现在省港杯的比赛现场。霍震霆至今仍然记得,首届省港杯开赛的时候,天气也和昨天一样冷。霍震霆认为,省港杯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足球比赛,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举办省港杯为省港两地提供了一个文体交流的平台。

  在本届省港杯举行前,有人提出能否把来年的省港杯广东队主场放在广州以外的城市。霍震霆对这种做法表示赞成,他认为广东地域辽阔,很多城市建设得很好,把省港杯放在其他城市能够多一些新鲜感,也能对球市的复苏起到积极的作用。

  李文龙

  图:

  广东队终于捧回了阔别两年的省港杯。卢炳辉刘力勤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