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矿难教训:小错不治,大难必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09:41 南方都市报

  美国来信之林达专栏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赛哥煤矿矿难,造成12名矿工死亡,震惊全美。如今,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有一种猜测是,井下发生爆炸时,当地正是雷暴天气,与爆炸几乎同时,在一秒钟内记录到了两次强雷电,其中一次击中地面,是一般雷电强度的四到五倍。有人猜测,这一雷电有可能通过设备管线导入矿井,引发爆炸。到底这次矿难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待

调查。但是,从最近几天媒体的评论,可以定论的是,每一个矿难后面,必定有原因。矿难不是天意,矿难不是偶然的。矿难发生的几率,和违章之多少,有着可以察觉的必然联系。

  这次发生矿难的赛哥煤矿,位于阿巴拉契山脉,是美国传统的老煤矿区,曾经是历史上矿难最多的地方。1968年,在西弗吉尼亚发生的一起矿难造成78名矿工死亡。这一大事故促使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1969年矿山安全和健康法案,大大提高了对矿山的安全要求和执法强度,从此美国矿难事故迅速下降。这次赛哥煤矿矿难,是1968年以来该州最大的一次矿难。尽管矿难的原因还有待调查,人们仍然要问,这么大的事故,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能不能避免,怎么来避免?

  上世纪90年代,煤价偏低,再加上联邦政府安全要求高而导致成本提高,西弗吉尼亚的很多老矿小矿利润偏低,于是纷纷减产,或者干脆破产关闭,或者出售转手。最近几年,煤价升高,这些老矿又有了经济上的吸引力。投资商看中了这样的机会,开始向煤矿业投入资金。其中有一位叫罗斯(W.L.Ross)的投资商,从2002年开始收购这种老矿小矿,改造设备,产煤谋利。赛哥煤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5年11月刚刚被罗斯的公司收购。罗斯公司不仅收购煤矿,还收购濒临破产的钢铁厂纺织厂,改变管理,降低成本,使之重新有利可图。那么,在这样的转手改变过程中,降低成本是否降低了安全措施,从而危及工人安全?这是人们必定要提出的问题。

  罗斯本人断然否认他接手煤矿后的措施对工人安全不利。他说,罗斯公司已经花了一亿多美元改造买下的12个煤矿的设备,“我们投入大量资金替换老的落后的设备”,“在公司的安全预算中我们绝不会减少一分钱。”

  但是,根据联邦劳动部下属矿山安全和健康局(MSHA)的记录,赛哥煤矿过去几年就有安全违章的情况。MSHA每年要对所有煤矿进行4次定期检查和若干突击检查。在过去两年里,赛哥煤矿收到过270次违章通知单。仅2005年,联邦检查员对赛哥煤矿发出了96次“严重的实质性的”违章通知。赛哥煤矿收到的违章通知单,比全国同样煤矿平均水平高几倍。

  对于政府发出的警告,在煤矿主和工人的眼睛里,含义可能不一样。代表煤矿公司的全国煤矿联合会的人说,这些违章通知单其实并非异常现象。联邦政府的法规非常严格,煤矿方面一不小心就是违规,就会收到违章通知和罚单。比如垃圾桶盖子缺一个把手,文件报表打字错漏,都会收到违章通知单。多数这类违章和矿难事故并没有直接联系,所以违章通知单数目并不说明问题。

  可是,安全专家们不是这么看。在西弗吉尼亚为联邦政府从事煤矿安全工作40年的麦克阿迪说,这类小的违章和小事故,“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警告你最好在大难发生以前,整治一下你的安全措施”。他说,煤矿业是一种极为错综复杂而潜在危险的行业,“它和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在煤矿业,小问题会迅速地悄悄变大,成为灾难”。尽管此次赛哥矿难原因还没查明,但“我们从历史上看到,如果煤矿公司只想尽量降低成本,想在短期内赚取尽量高的利润,那就经常会有重大的安全问题”。

  煤矿业确实复杂,但是矿难并非天灾,矿难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问题是要付出代价和心力来防止矿难。美国矿难的历史早就表明,提高安全标准,预防矿难,不能依靠市场力量,不能指望矿业主自己,必须有政府强力干预,强制性地执行安全法规。事实上,从1969年以来,美国煤矿的矿难次数和严重程度迅速下降,这和联邦严格法规是分不开的。十年前,全美煤矿一年工伤死亡45人左右,最近十年煤矿产量增加的同时,每年死亡人数降低了一半,可见政府法规和执法是煤矿安全的主导因素。反过来说,每一次矿难,特别是煤矿业主违章违规导致的矿难,背后都有联邦政府强制执法无效的因素,都应该看到政府失职的责任。赛哥矿难后,人们纷纷指出,政府对煤矿违章的罚款太低。尽管白宫发言人说,MSHA近几年对违章的罚款增加了4倍,但是这类罚款对煤矿业主来说微乎其微。这次赛哥矿难又一次证明了这个教训:小错不治,大难必至。

  (作者系知名旅美作家)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