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平之路领头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0:3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和平之路领头人

  白世峰一有空就抓紧时间学习,不断培育创新意识。记者张万山摄

  ■记者吴克敬肖持刚韩勋通讯员傅选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既然村民选择了自己当带头人,那就要一心一意当好村支书、村干部,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不让一个村民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队。我坚信只要你是在为绝大多数人谋根本利益,就绝对不会错!”———白世峰言论摘抄

  2005年12月15日,记者前往“全国文明村”——和平村采访村支书白世峰的先进事迹。其时,涉及征用和平村黄金地段之一——和平工业园1号路的“西宝高速疏导线南延伸线”市政工程项目,正在该村静悄悄地展开。

  当天上午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白世峰将50多家涉及拆迁的农户及企业召集到村委会会议室,开了个“打招呼会”,三天后,家家户户就都自愿地与村委会(代市政)签订了拆迁协议书,七天后拆迁开始。没见有人哭,没听有人叫,没人抱拆迁人员的腿,没人打着上访标语到上面去闹。这里的拆迁真正是静悄悄。

  由于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用地,拆迁补偿自然不高,拆迁户们眼前的损失实在不小。村民白民东办的厂子每天损失数千元,村民韩彩利得到的补偿抵不上她8间门面房三年的出租收入,白世峰的哥哥白世荣年损失也难以一时算清……这里实在是和平村一块黄金地段啊!怎会如此和睦、安稳?听听村民的话,也许有助于我们解开其中的秘密。

  村民韩彩利说:“我们绝对信服我们村支书讲的道理。”白世峰的哥哥白世荣觉悟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村上更大的发展,咱要带好这个头。”而村民企业家白民东看得更远:“路宽了,与城市建设接轨了,相信和平村和自己的工厂明天会更好!”和平村村民的信任和自信,归根到底,用我们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多亏好支书白世峰!

  和平有魂——

  共同富裕奔小康

  和平村离西安市区十多公里,处于中外驰名的秦阿房宫遗址不远的红光路中段。全村有300多户人家,1300多名村民,1200多亩地。村名和平,听来就让人觉得祥祥和和。村名好听,村誉也名实相符。在未央、雁塔、长安“三边”交界之处的数十个村子中,提到和平村,人人都夸“村容美,事业旺,村兴民富,和和睦睦如一家”。

  和平名村,但村容村貌和美,与城无异。全村整体格局七巷九路。民依巷,厂随路,方方正正,规矩不乱。居宅没有“高炮楼”,民巷不打“地道战”;企业不见浓烟滚滚,厂旁不闻臭气熏天,“路宽,地平,树成行,家家户户有楼房”——十多年前,村民们就都自豪地这么讲。如今的和平村,有幼儿园、中小学、图书馆、邮电所、医疗站等社会事业机构,水电服务队、绿化队、保洁队、治安巡逻队等各类社会化服务队伍,也一应俱全。村容村貌,村政设施和服务,周边村庄无可比肩。

  和平村富裕了,村民都说应归功于他们的好支书白世峰。白世峰是灵魂,这从刚过去的换届选举可以看得更清楚。

  2005年8月7日,在和平村家家户户都有席位的“村民民主议事堂”,选民队伍热烈有序,村民们把各自的选票投进票箱。计票结果出来,总监票人宣布,村支书白世峰以833票当选,会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已是白世峰连续三届以90%以上的得票率当选为村主任。而在此前,他又以100%的票数连任村支书。

  村民代表陈景书对记者说,共产党员在村上威望高,说话、干事群众服气,尤其是村支书白世峰,那可真是一个能经得住几十年考验的村民心目中的放心人、贴心人。他的“官位”稳得很!除非本人不愿当,选是选不下来了!

  民心向党、民意稳定、支部班子稳定、支书稳定,为和平走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基础。而和平稳定的灵魂就在于白世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既然村民选择了自己当带头人,那就要一心一意当好村支书、村干部,带领大家走向共同致富,不让一个村民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队。我坚信只要你是在为绝大多数人谋根本利益,就绝对不会错!”

  白世峰出生于1954年,是在受苦、出力、流大汗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农民的儿子。1969年他返乡劳动时年仅16岁,先后任村团支部书记、村小队队长等职,由于工作踏实,勤快,肯思考,乡亲们觉得“这娃是个好苗子,为大伙办事靠得住”,便在1977年推荐他上了市农校。在农校第二年,他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78年学成回村,他担任大队农科试验站站长,带领大伙科学种田,使村上的麦子每亩产量提高了上百斤。家庭联产承包后,乡亲们的责任田每亩打四五百斤麦子,他种的责任田每亩产量在七八百斤以上,麦子不下场,就被乡亲抢着换去做了第二年的麦种。由于人年轻、能干,深得村干部和乡亲们信任,在大家的推举下,后又担任副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期间,政府曾安排农校毕业生在外就业,这可是农家人羡慕的大好事,可白世峰认为,自己学到的东西还没有用足、用好、用实,更不能忘了乡亲忘了本,便自弃“铁饭碗”,安心当村干部服务村民。

  1986年,村上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商量后觉得“村上要兴旺,得选年轻能干的党员白世峰当支书。”党员们、村民们也都承认“白世峰是村上的大能人,让他当村支书没有错!”

  1986年白世峰上任村支书,上任后马上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带领干部清运村内垃圾,净化美化村容,群众眼前为之一亮,看到和平还有希望。1987年,他积极争来镇上“二干路”部分路段工程的建设,带领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施工队,拉沙石、挑路基,没黑没明地干,为集体挣来了第一笔外来收入4万元;1988年,他又带领干部整修村内道路,建起了村上有史以来第一条500米长的混凝土大道——村主街大道;1989年,白世峰又采取集体投资和党员群众捐资相结合的办法,盖起了壮观的村门楼,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1990年,为引进企业壮大集体,他多方求人借钱,带领干部数九寒天吃住在工地,起早贪黑连续施工搞建设,苦干三四十天完成企业要求的厂房配套工程,终于引来西安市和平天然食品添加剂厂入驻,拉开了和平招商引资建设新农村的大幕。

  白世峰治村有方,业绩突出,当时的三桥镇领导也觉得这个村支书的能力不一般,想“挖”去为镇上发展做贡献,便以“党员要服从组织需要”为原则,1992年将他调到镇上当了党办主任。白世峰得服从组织安排,但村民们不管这些。一段时间,村民们几十人、几十人的到镇上“上访”要他们的白书记。镇领导征求白世峰意见,让他说掏心窝子的话,他真诚地说:“村民需要我,我更离不开村民,我还是回和平村!”就这样,他再砸“铁饭碗”,自断“仕途”回村上,尽职尽心当支书。

  和平村有魂——

  是大家的福

  让和平人最可骄傲的是他们的和平工业园。工业园占地1平方公里多,入驻企业130多家,年产值5.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400多万元。该村以地引资,借工业生财。村上没有村民小组,村民自愿将土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经营、租让,村民个人不用操心,分红却年年以40%的速度递增。2005年,用于村民分配的资金额达400万元,仅村集体分配,人人可得3000余元(独生子女1人按1.5人计算发放)。个人分配不少,但和平村却从不“吃干喝净”,截至2005年底,集体固定资产积累也已突破4000万元。更可贵的是:该村租地不卖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一亩不失、一分不丢,村民短期有依、长远有靠,这让他们感到心安。除村集体分红外,村民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也很广阔、方便。出外经商、个人在外创业不说,进园区企业打工、在村集体服务机构就业也都不困难。在和平村,只要你愿干事,在村上、在企业就都有就业机会,人有事安。即使那些劳无力、智有残的“可怜人家”,村集体也都帮助他们家家户户建起了200~3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依靠房屋出租来“创收”(该村村民目前与外来人口的比例为1:8,房屋出租无忧)。目前全村人均收入保守计算也有7000余元。

  年终分红不少,村民福利也很诱人。村民子女入托,医疗费用,独生子女,考上学的大、中专生(补贴标准:中专800元,大专1000元,本科2000元),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等,都有特殊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生活补助(根据年龄每月补贴30~80元不等,且逐年递增)。村民们还享受着水电服务、绿化保洁、治安巡逻等免费公共服务。

  村民常态生活安稳,遇到生活变故,临时困难,集体也都能靠得住。村民汪春利,前些年丈夫出车祸,当时儿子2岁,女儿5岁,她顿时觉得家里塌了天!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但后来丈夫看病村上三千、五千地资助,丈夫去世后,村上又给她借了几万元,帮她盖起了新楼房,面积有300多平方米。村誉好,一下子招了10多家房客,房租收入每月好几千元,现在她又在村办的农贸市场摆了个摊位,每月还有收入。汪春利说:“娘家人都夸我,‘寡妇人家本事大’,但我总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而是我们孤儿寡母有好支书白世峰撑腰,有村集体这个能靠得住的大山!”而像汪春利这样受到建房和生活资助的,村上已不下20家。

  2002年村民白保昌的女儿白文艳考上西北政法学院,当时白保昌家刚盖过房,面对一次性要交6000多元学费,家里一时拿不出,白世峰得知白保昌为女儿交学费有困难,便立即让出纳先给了2000元奖励金,后又经集体研究,预支村年终分配款5000元。白文艳告诉记者,上大学期间村上共预支了她1.5万元的学费,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白文艳说:“受到上学资助的学生,村上目前共有十余个(户)。由于有集体分配做靠山,在我们和平村不存在大学生上不起学的事!”

  受到过村上帮助的人家都说:“咱村若没有白书记,俺们的日子过得就没有今天这么舒心!”村上的老人们到白世峰家里串门,常夸白世峰的母亲为村上的老人生了个共同的好儿子。老人们说,他们都沾了这个好儿子的光了。白世峰听到总是说:“其实你们都是托了党的富民好政策的福了,要感谢就感谢共产党,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

  和平有识——

  创新经营大发展

  和平村多年来在发展上没走太大的弯路,不断的成功,激励和强化了和平人对自己“以土地集体经营为经济基础,以土地流转租让与先进生产力对接为增值基础,以设施完善、乡风文明为硬软件环境基础,在共享全面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村民的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这一发展路径选择的坚定性,同时也使之成为和平村长期稳定的又一基础。而领头人的学识、胆识从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白世峰的学历虽只是农校中专毕业,但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觉得“这人水平高,不简单,不像个一般农民村支书”。他是本届市人大惟一一名农民身份常委,每次人大开会发言,他也给其他代表留下了“既敢谏言说实话、又善谏言能说话”的深刻印象。在和平村周边未央、雁塔、长安“三边”交界的几十个村中,干部们这样总体评价他:“在政治上是个明人,在经济上是个能人,干工作是个忙人。”

  政治之明、经济之能与白世峰多年来善思好学不无关联。

  他外出学习、参观,口袋总是装个笔记本,听到一个新说法、闻知一种新思路,甚至是一个有启发的口号,他都赶快记下来。他学习方式多样,但核心是“为我所用,为和平事业的发展所用”,从不虚提口号。他认真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学习思考的核心是“如何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和平村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在创新中,他始终坚信“共产党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办符合绝大多数村民利益的事,就不要怕错,也错不了”。这也成为他大胆创新的核心思想和胆识所在。

  白世峰上任当支书时,周边一些村上集体经营的乡镇企业名气很大,也有成效,但他却看到了村上集体经营企业存在“大家买马个人骑,三年骑成一匹驴,最终只剩一张皮”的弊端,毅然决定将村上仅有的三家破败集体企业全部拍卖,接受了股份制也是集体经济的思想。十六七年前,一个电器厂主动到和平村投资建厂,村里出土地作股份,电器厂一年就给村上交了2万元,是村上被村民承包的服装厂年上交承包金的5倍!这使他“招商引资,借外力发展”,“用好农民手中土地资源,以土地生财”的思想开始坚定。并逐步引导和平村走上“经营土地引资金、经营环境稳资金、以信为本育资金、经营品牌拓空间”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共富、共赢经济之路。

  1995年和平工业园开始起步,白世峰和他的同伴们反复征求群众的意见,多次组织村干部出外考察,对比各种经营方式的利弊,做出了土地入股,集体经营,按人分红,滚动发展,规模开发,共同富裕的经营土地决策。

  在经营土地的过程中,村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利导民。农民是最会算账的,先期土地入股大得其利,使后来的村民争相入股,盼着等着入股。10年的时间,完成了全村近1300亩地的股东化,没有发生一起纠纷。和平村经营土地的方式,吸引了企业家们纷纷慕名前来。

  早在1987年,白世峰带领村干部、村民承包“二干路”筑路工程,为集体挣来4万多元后,有人就提出将钱分给村民,为支书奠定新官上任的“政绩”。白世峰坚决不同意,他说,为了村民的长远利益,“吃干喝净”的事,坚决不能做。“根本、长远”四个字,他牢牢记在心头,在利益分配上,“以长远、根本利益为主”,村集体收入70%以上用在了改善投资硬环境和村政设施的建设上来。在和平工业园起步时,村上就请了规划方面的专家,对工业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并逐步实行了工业园区的“五通一平”,园区分8个路段,路宽均在6米以上,全长达到5公里。生产生活用变压器、水塔、排水设施等生产硬件环境设施齐备。10多年来,村上用于改善硬件环境的投资,超过4000多万元。

  和平工业园区,实行小组织、大服务。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公章管到底。代理客商办理一切入园手续。水电、保安等全部社会化服务24小时值班,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园区的企业,若资金运行一时有困难,数额在300万元范围内的,不作任何抵押就能得到和平村企业发展基金会的帮助。

  和平工业园是资本稳定、安全、有效增值的“安乐园”。而“信誉为本、超值服务”则是和平工业园能够引商、安商、稳商、育商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1993年,金堆城钼业公司想在和平村附近选址投资“加气块”项目,消息传出,七村八村争得很是激烈,但都没有把握为企业在半个月内解决高压电问题。该公司领导同样考察了和平村,同样撂下一句:“你有能力在10天内把高压线拉过来,我就在和平村投资。”白世峰也干脆:“没问题!”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冬灌后的小麦地白天软得连人都进不去,更不用提施工了,白世峰急得火烧眉毛团团转,一场寒流让白世峰喜出望外,他带人趁半夜地冻,连续干了3个通宵。一个星期后,望着18根高压线电杆,金堆城的项目负责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话算数”,使1000多万元的投资项目落户和平村,这为和平工业园2年后的整体起步打好了基础,奠定了和平村也能安“大商”的美誉,也成为和平园最早的招牌企业。事后有人问白世峰:“由村上自己掏几万元拉高压线,你就不怕线拉好了人家投资方反悔。”白世峰说:“以心换心,干啥事首先自己得相信人。”

  二十多年来,和平人一诺千金,村上先后引进企业100多家,但全村村民没有一人对企业堵路封门,没有一件“霸王工程”。合同怎样写,和平人就怎样做、怎样干。村民在企业就业也都是双向选择,除土地租让、资本入股、低廉服务双方自愿达成的书面协议外,村集体、村干部和村民在企业没有任何合同外利益,有的只是超值服务,有的只是真心呵护发展。

  采访中,天洋集团公司总经理薛天牢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3年前,厂里的一名司机在外面吃饭时,与和平村周边一村庄村民发生冲突,被该村村民打死。死者家属不找行凶者,却纠集了几十人拥进天洋公司,在办公室设灵堂,将花圈摆满厂区,厂里没法进行生产。薛总一见这阵势,头比斗还大,不知如何应对。白世峰闻知后,立即带领村干部来到现场,主动将谈判责任全部揽下,并用个人人格与和平村的名义担保,说服死者家属同意立即撤出厂区,让企业先恢复生产。白书记与死者家属谈了三天三夜,家属们的吃住都是村上负责。薛天牢说,当问题最终平稳解决后,他提出由公司支付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时,村上却明确表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是合同规定的,费用村上应全额支付。他提出要给村上送个匾,白世峰也以“这不是啥好事,有啥张扬的”为由婉言拒绝。薛天牢感慨地对记者说:“如此仁义的村,这样好的村支书,实在少见!咱只有把企业办得更红火。”

  良好的信誉,超值的服务,优良的环境设施,让和平村成为了含金量甚高的“金字招牌”。周边村招商引资,每亩地1000多元租让,少有企业问津;和平村每亩地租金3000元,投资者却打破头地往里挤。经营品牌,以誉引资,品牌输出,拓展空间。目前,周边三区两街四村300多亩土地已纳入和平工业园,挂和平村和平工业园的牌子。

  和平有福——

  文明和谐新农村

  有人冒称大干部,有人冒称老板,有人冒称公安……可是某个村的村民身份被假冒,却实在是鲜有所闻,但这样的事,在和平村的周边却时有发生。

  2003年10月的一天中午,白世峰正在办公室吃妻子送来的饭菜(白世峰工作忙时,总让妻子把自家做的饭菜送到村委会办公室),突然,他接到三桥街一刻字店业主打来的电话,说和平村一村民在他那里做了几幅镀铜大字,事先说好总价3000元,而现在来人取货时,死活只出1000元,否则那几幅字就不要了。由于做活时来人说自己是和平村人,他也就很放心,所以也就没有收押金。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只好求和平村的村支书白世峰来给调解调解。(在和平村周边地区,许多人都知道和平村有个好支书白世峰,而且知道只要是涉及和平村村民的事他和村干部们都会出面来管。)白世峰一听,匆忙扒拉了几口饭,便乘车来到五六公里外的三桥街道。那位自称是和平村的人一见白世峰,便红了脸,原来他根本就不是和平村的村民。这让白世峰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多年来,周边一些村民在外揽活、谈生意、找工作,常冒称是和平村的村民。因为周边人都认和平村这个招牌。

  和平村是金字招牌。企业喜欢来和平村建厂,企业员工、周围经商户也爱到和平村来租房居住。尽管这里的房租要比周边村明显居高,但他们却都乐意多掏几个钱,图个安详、舒心。村上的媳妇回娘家常带着任务——为娘家村姑娘在和平村说个对象。托付者都说:“咱不只是看上和平村人腰包鼓,更看上的是和平村人和睦、礼让、素质高。”

  和平村乡风文明也得到上级的认同,十多年来,和平村90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委旗帜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等光荣称号。

  村和业兴,乡风文明,支部班子是名副其实的团结核心,共产党员是真正的模范先锋。2005年的村民自治选举可以予以明证。

  白世峰高票当选也许不让人奇怪,但记者在采访中翻阅和平村选举结果记录时发现,令人惊奇的是:村民民主选出的村干部,清一色是共产党员;村民代表17名,党员就占到11名。在村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村老年协会、妇女委员会的会长、主任们,也都是共产党员。在和平村,党的威信之高,党员质量之高,民意代表性之高,在其他村实属少见。民心向党,成为和平村乡风文明和谐的核心。

  和平村的村民信赖村干部,而在和平工业园办企业的企业家甚至是入住和平新村的住户们,每当提到和平村的村干部,也无不发自内心地真诚夸赞。

  陕西富丽家具有限公司在投资和平工业园的过程中,资金一时出现困难,村上先后为该公司借资数十万元,村上还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这让该公司董事长肖世敏很是感激,多次主动提出给支书白世峰和其他村干部送几套家具,白世峰和其他村干部说,别说送,就是买都不行,村民们串门时,若看到干部家里摆着你们厂的家具,大家会怎么看,会怎么想。你把企业办好,就是对和平村的最大贡献,你不欠和平村和村上任何人的情。提起这些事,肖世敏眼圈有些发红,他说,自己先后在四五个地方办过家具厂,即使在自己村办厂时,每年都要给村上大小能治得住自己的村干部“孝敬”几万元。后来,他的厂办到哪里,他生产的家具就出现在哪里村干部家里。曾经一个时期,为了寻求保护,他到处托人想聘请公安上的退休人员为企业做“顾问”,而像和平村这样“仁义”的村干部,他说,过去从没遇见过。

  白世峰自觉地认为:“在当前农民整体素质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坚持不断地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提高村民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内在规律要求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实现村民、企业、居民大和谐,以及村民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大和谐,是一名党员、一名村支书必须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5年12月18日清晨,记者在和平村村民健身公园外遇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张桂霞。她在和记者交谈时,看见一位前来晨练的老太太,便热情地上前打起招呼:“前几天听说你身体不好,最近怎样了?”来晨练的老太太名叫刘佩仪,是和平工业园添加剂厂的创办人。说到和平村干部引导村民“爱商、敬商”的事,她滔滔不绝:“全村人几乎都认识我,知道我建厂至今已为和平村做了200多万元的贡献。”她说,每年年底村上都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村民大会上给企业家披红戴花,企业为和平村的贡献大小都向村民公布,让大家深刻理解‘企兴村兴、村兴民富’这样一个道理。餐桌上村干部、村民代表都给我敬酒,说我是和平村的功臣。那份荣誉以及村民对我和老伴的尊敬,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

  不可否认,长期的农村相对落后,导致村民的认识水平还有所限,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还可能发生冲突。每逢这时,白世峰也总是挺身而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引导村民在事关和平长远健康发展的大事上做出正确抉择。

  2003年,从资源共享、规模效益、招商引资、企业投资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出发,白世峰抓住政府储备村上一块土地,将款分给村民后村集体有了一笔提留款,可用于平衡利益的难得机遇,大胆提出打破村民小组界限,一、二、三、四组4个组土地由村上统一上收,统一经营,统一分配。设想到一提出,4个组的村民反对声一片。好心人提醒他:“不要说政策不提倡,何况组与组之间人均土地不等,一、二组人不想让三、四组分享其征地款,三、四组人不想让一、二组占自己地多的便宜,你这个想法可能行不通!”白世峰深知机遇难得,这次不改,今后组与组之间“你用了我的路,我用了你的水”等诸多矛盾就会滋生和暴露出来,必将给和平村和谐、稳定、发展留下无穷隐患,村民共富之路持续走下去将会遇到不少障碍。他坚持己见:“尊重村民意愿是村民自治法的核心,若村民投票通过了,我想政策是允许的。我坚信绝大多数群众是识大体明大理的,只要正确宣传、引导和解释,大家一定会支持这一方案的!”

  那段时间,他大小会议开了几十个。他向大家讲解和平整体发展的前景……最终,该方案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上全体通过。看到村组合并后带来的大发展,村民们都说,还是支书看得对,看得远!

  和平村之所以能够形成村和万事兴的良好局面,也在于民意渠道畅,民治公开透明。在“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集体的共同物质、品牌利益人人都得维护,谁都不能侵犯,谁都不能搞特权”的共识、共理、共治下,和平村多年来“规距不倒,民无积怨,处理问题不留后遗症,和谐不欠历史账”。

  白世峰说:“我经济上无特利,政治上也没有任何特权,要说我有本事那就是能够做好以会统理,以理服人。”

  和平村会议室多。会议室中大型的有投资150万元、家家户户有“席位”的村民议事堂,中型的有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室,小型的有支部、村委会干部、工作人员会议室。各种会议室绝对不是摆设。在记者采访的10多天时间里,除了采访座谈会外,村上大小会议开了七八个。会议内容都有记录,表决签字也都有据可查,经济合同签订,村政工程施工队选定,给贫困户资助,对违反村规民约人家的处理等等,大家都在会上说、理在会上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有序,民意表达渠道通畅。其中,让记者深有感触的是,和平村建立了极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各种分门别类的档案一应俱全,管理规范科学,是目前全省农村惟一一家档案管理省级AAA单位,村民、村民代表、村干部对村上的事若有疑问,可按制度权限随时查阅。这在农村是极为罕见的。

  瞎理最怕辩,歪人众人治。多年前,村里有兄弟三人相互推诿,都不愿养活年迈老娘,村老年协会多次进行调解,但效果不佳。白世峰便把兄弟几人叫来说,如果你们都觉得不养活老娘有道理,先将你们家值钱的东西搬到村委会,或者村上派干部去拉,咱明天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你们在会上把各自的道理讲一讲,让群众评定处理。兄弟三人一听支书使出“撒手锏”,都觉得丢不起那个人,当下求支书千万不要开村民大会了,表示今后每月将养活老娘的钱各自分别交给老协,让老协转交。

  提到和平村老年协会,在化解村民矛盾中所起的作用还真是不小。协会历届会长都由村上德高望重的村民、退到二线的村老党员、老干部担任。邻里吵架,家有纠纷,老协委员便会很快赶到,开现场调解会。调解人、调解事由、谁是谁非、调节结果也都有记录,最后还要归到村档案中去。一些人家怕“青史留名”,即使家有矛盾,也都不敢大声争吵,生怕被老协“开会调解、归档存史”。

  为了提高村民自治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在和平村便有了通过会议表决后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多年来,为维护制度和规章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保持和平村长治久安,白世峰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坚持凡事必须要给村民一个交代。在村上宅基地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曾挥泪斩马谡,处理、辞退了数名与自己多年搭档的好友。白世峰说:“在和平村,不允许有超越大伙儿制定的规矩约束之外的特殊人!”

  和平有谋——

  明天生活会更好

  记者在和平村采访村支书白世峰的先进事迹期间,接触了近百名村民和企业干部职工。采访中,记者总想挖掘出一些新近让村里“穷人”难受流泪、让“反对者”生怨的鲜活事例来,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但却未能如愿。连自称是“村上最穷”的汪春利讲到自己的事时,也说得喜眉笑眼。村上不在位的“贤能者”说起治村方略,也与白世峰向记者介绍的大同小异。一些受到过村上处理的个别人家也只是表示:咱说不过村干部。只是白世峰在谈到近日拆迁,几十户村民积极配合,无一家“打绊子”时,眼圈有些红。“可怜人”已无难过泪,“贤能者”难有“政见”异,“反对者”言称说不过,和平之稳定,人和之牢固达此境界,实在为高。这也为和平事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记者与白世峰支书探讨和平之路的核心内涵时,白世峰说了这样一段总结性话语: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作为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一个弱势群体,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掉队、不落伍,就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走组织化的道路,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价值共享、和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发展与时代合拍,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2005年12月25日,记者采访完要离开和平村时,到村委会向白世峰支书告别,适逢白书记在会议室开会讲话:“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平村自身的发展,为了大家的长远根本利益,和平村应全面走向市场,实施农村管理社区化、经济管理市场化、园区服务社会化,应将村级资产量化后使村民在经济上变股民,在身份上为居民,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来为和平发展事业服务……”

  白世峰带领的和平村又有了新的打算。和平之路还在创新中不断开拓,增加着更多丰富的内涵。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和平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和平村的前程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