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皮影戏沪上寻"希望" 四十年后老艺人重返上海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3:26 东方网

  四十年前的上海大舞台来了一批海宁皮影戏艺人,他们用年轻灵活的双手和智慧演绎这充满江南特色的剧种。四十年后的今天,仍旧是这批艺人,仍旧是在上海这个城市,九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将用自己苍老却又稳健的双手和对皮影戏艺术的执着,为上海市民献上一份春节贺礼。说起这次重回上海的演出,老人为的不仅是重圆四十年前的梦,更希望在上海找到皮影戏的未来。

  据悉,海宁皮影戏剧团将在春节期间,来到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演出,剧目都以动物为主题,演出持续四天。

  皮影戏舞台搭进皮革城

  

  印象中,皮影戏演出地点通常会设置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剧院内,但根据剧团工作人员给的地址,记者竟然在海宁最大的中国皮革城内找到了这群皮影戏老人和他们的舞台。

  在多人的指点下,记者终于在皮革城二楼最里面找到了皮影戏演出的场地。演出条件还算不错,大约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内设有舞台和观众座位,一场演出大约能容纳近百人。由于皮影戏这个剧种对于灯光和环境的要求很高,剧场被幕布围得严严实实,避免一丝外光的射入。拉开幕布,后台已经是一片忙碌,再过一小时,演出就要开始。放眼望去,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紧张地准备着操作工具,有些还在爬上爬下地安装道具。

  张坤荣是这个皮影戏艺术团的经理,在他看来,有这样一个环境用来演出,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总共就九个老人,而且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资金并不宽裕,能有这么个地方演出,让更多的人看到皮影戏,我们已经心满意足了。”张经理感慨地说。

  借10万元重组艺术团

  

  剧团内的老人都有六七十岁,或许是有了这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看上去比同年龄的老人精神。68岁的沈胜标老人是团长也是董事,团里的每个人都是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一次又一次上门联系找来的,而组团的资金也是他向女婿借的。

  当年的沈胜标是剧团内的胡琴手,十七八岁就开始学习皮影戏,直到1969年剧团撤销,随后的他就一直没碰过皮影戏。而2003年的一次偶然演出,让他对皮影戏重新燃起了希望,当时他与民间团体到新西兰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他便有了自己组建一个真正的、具有特色的皮影戏艺术团。寻找当年的老同事也不容易,幸好沈胜标找到了当年他们的资料,联系到了原先的团长———69岁的林关荣和操作员66岁的张坤荣,并通过他们找到了另外几位同事。

  不过要组建一个正规的艺术团,资金是关键,沈胜标下定决心向自己的女婿借了10万元钱,注册了现在的剧团。在组团前,这些曾经的皮影戏老人都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但突然出现的皮影戏让老人的生命迸发出新的火花。“我们并不是为了钱,老实说,刚成立的那会,四个月内我是一分钱都没发给他们过。他们都不计较,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把团办下去,只要能演出,就有了希望,这个皮影戏就不会消失。”沈胜标坚定地说。

  现实困境:皮影戏谁来继承

  

  记者在剧团里忽然发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据沈胜标老人介绍,这个小伙子叫汪志良,今年才18岁,刚刚学皮影戏没几个月。在演出的空当,小汪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操作着,由于还是初学,有些动作总是跟不上节奏。沈老指着小汪说道:“他是因为喜欢皮影戏才跟着学的,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看过后也想学,但我们资金不够啊!”

  沈老的讲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如今学一样技能或是学科的话大多需要学员自己付钱,而学皮影戏却成了剧团付钱。对于这一点,沈老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剧团中的老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了,而且大多身体不是很好。“你看整个剧团就靠我们九个老人支持,如果没有继承者的话,皮影戏也将失去生命。我不想到死了,还找不到能继承的人,毕竟在中国,皮影戏演员是死一个少一个了。”沈老有些悲哀地说道。

  招学员是剧团如今最重要的任务,这也是为了让这个千年艺术得以传承。目前沈老的想法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多演出,扩大皮影戏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年儿童喜欢上这个剧种。为了能留住这个剧种的“希望”,沈老表示,学员一旦进入剧团,剧团会提供学员住宿和学习费用。这个花钱请人来学的艺术,实在与当今的学习班有很大不同,但资金仍是制约剧团发展的大问题。

  美好愿望:沪上寻到“希望”

  

  沈胜标忧虑地说道,“海宁皮影戏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了。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愿意传承我们衣钵的人。”

  虽然沈胜标有自己的焦虑,但在这两年的皮影戏演出中,他还是看到了些许希望。在动画片、动漫故事占据荧屏的今天,剧团的每次演出仍能得到小朋友们的最大响应和最热烈的鼓掌。

  如今的剧团也不再走传统的路线,他们的演出更注重了互动,让孩子们来到幕后,看皮影戏艺人们如何操作,进而使孩子们对皮影戏产生兴趣。有些小朋友看完后,都希望老人们能教他们如何操作,家长们也希望能让孩子对这个民间艺术有所了解。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戏,和其他许多处于消亡边缘的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分外寂寞,鲜活的表演已薪火不继。然而“有孩子就有未来,皮影戏就有希望!”孩子们的热情已让年近古稀的老艺人们开始产生希望,奢望俨然开始转变,“皮影戏是有生命力的”的想法在他们头脑中愈加突现。

  这次春节重回上海的演出也是老人们寻找希望、寻找继承之旅。记者从浙江省有关方面得知,海宁皮影戏已进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拾皮影戏手抖心更抖

  

  谁料想,当年这个留给他们深刻记忆的剧团是在最辉煌的时候解散了,当年的演员都被分配到其他岗位工作,大家从此失去了联系。没想到,再次的相聚已经是四十年后的2003年,不过团内的许多老人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只剩下他们九个。

  皮影戏的演出靠的就是一双手,记者曾经试图用两只手来操作一只丹顶鹤,但无论怎样都无法和谐自然地让鹤动起来。但这只鹤到了赵润老人的手中,却“活”了起来,操作起来还那么游刃有余,双手相当灵活就像“跳芭蕾”。

  “你别看我现在操作熟练,毕竟有四十多年没碰过了,刚组团的那会儿我差点想退出。”谈起当时的情况,赵润感慨万千,“六十几岁的人了,手脚也不太灵活了,再加上想到要上台演出,心情更是紧张得不行,手抖得连道具都拿不住!”为了能顺利跟上进度,早一天登台演出,赵润不仅每天在团里练,还天天把道具带回家练习。“人老了,手脚不灵活,只有靠苦练了。”赵润熟练地摆弄着鹤说道。

  ■相关链接【细节一】七旬老人一手包办道具

  

  李学林老人今年七十岁,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手却不停地在对道具进行加工修改。剧团里的这些道具都出自他的手,每一个道具都需要一番精雕细琢。四十多年前,李学林毕业于美术学院,被招入了浙江省皮影剧团当美工兼任演员,一双巧手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海宁的皮影戏有个特点,所有的道具都要用牛皮来做。当几个老人将道具拿近时,记者发现,无论从手感还是颜色上都很难看得出这是牛皮制作而成的。据老人介绍,道具所用的牛皮都是四到六岁的黄牛皮,而且必须是一整张扒下来的。每到要制作道具时,李学林总会来到专门的屠宰场,挑选最适合的黄牛皮,然后进行制作。整个制作过程需要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至少一周的时间,才可以将牛皮弄成透明的样子。

  老人边说边从箱子中取出一条道具龙,看上去并不大,但这条道具龙身上的鳞片远看相当逼真。“光是这条道具龙就花了我整整两天的时间制作,需要一层层地上漆。”李学林说道。

  【细节二】演出效果曾以假乱真

  

  对于这次要到上海来演出,老人的脸上都显露出愉悦,他们与上海还有份不了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人们随当时的浙江省皮影剧团来到上海,并在上海大舞台进行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还记得我们曾经有部戏中需要火的镜头,但是台上是不能烧火的,这可让我们费尽心机。”说起当年的情景,作为现任董事的沈胜标老人还记忆犹新。“我们制作了像火光一样的灯光,然后自制烟雾,没想到舞台效果相当好,像真的一样。那个时候‘大舞台’外面的警卫还真以为是着火了,紧张得要命,最后还叫来了警察,观众们也都以为着火了,其实这只是我们演戏而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