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玉堂村的能人马福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6:34 乌鲁木齐晚报

  (新疆经济报)

  【新闻纪事】记者周淑云 实习生张雷 提起昌吉市大西渠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马福仓是个能人。”

  马福仓是土生土长的昌吉市大西渠镇玉堂村人。十几年前,玉堂村还是大西渠乡现

大西渠镇有名的“后进村”。上世纪90年代,在一批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种植鲜食葡萄和引进了奶牛养殖后才甩掉了“后进村”的帽子,并逐渐成为大西渠镇的“富裕村”。44岁的马福仓就是那一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党员干部中的一员。

  要想富,找准路子是关键。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马福仓所在的玉堂村广大的党员干部和农民逐渐认识到:每年光靠种上那么十几亩小麦、玉米、油葵,虽然活得很轻松,不愁吃穿,但离小康生活还差得很远。要想富起来,就必须狠下心来苦干加巧干。此时的马福仓,通过查资料、找信息,认为搞奶牛养殖是条好路子。但搞养殖投入大、又缺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当时有许多农民也曾想过搞奶牛养殖,但都因投入大、风险高而犹豫不决。经过一番考察,权衡了利弊后,马福仓还是下定了决心:我是一名党员,干事业要走在群众前面,不能畏首畏尾,我先干出个样子,为那些想搞养殖的农户积累些经验。现在缺资金我可以借、可以贷款,没有技术我可以学,只要有决心,我想就一定能干成。

  1998年,马福仓卖掉家中的两头土牛,筹集了8万余元,从内地购回了8头北京花奶牛,并购买了有关良种奶牛的饲养书籍,边学习边饲养,经过不断摸索,8头北京花奶牛长得膘肥体壮,产奶量也是原来土牛的六七倍,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收回了全部投入。2002年,马福仓又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筹集资金20余万元购买了20头北京花奶牛,并带头迁往养殖小区,搞起了专业饲养;2003年,马福仓的奶牛饲养量达到了40头,日产鲜奶750余公斤,成了大西渠镇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大户和小康富裕户,年收入达10万余元,2003年马福仓被评为大西渠镇“奶牛养殖状元”。

  “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看着马福仓富起来了,许多村民也纷纷搞起了奶牛养殖,但规模都不大。为了帮助其他村民尽快富起来,马福仓就四处帮助他们跑贷款、找销路、送技术,凡是自己能帮上忙的,他都竭尽全力。曾有“好心人”劝他,这样帮助别人,不是断送了自己的财路吗?他却一本正经地给“好心人”上起了政治课:只有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扩大养殖业,形成规模,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只有抱成团,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增加收入。

  2003年,玉堂村的奶牛饲养量达到了800余头,羊1000多只,鸡、鸭、鹅3000余只,畜产品全部销往昌吉市,养殖业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养殖业成为玉堂村人民走上富裕路的“高速公路”,人均纯收入也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对于自己的富裕,马福仓始终认为:我的富裕,是与党的政策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农村党员,首先只有自己富了,才能带动其他村民也富起来。他经常对村民们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才算富,如果大家都还是过着穷日子,那我们每一名党员都是失职的,不称职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