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叫响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0:20 红网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表示,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月9日)

  去年11月下旬,笔者动身去河南出差前,在洛阳读书的侄女建议我,当月26日-27日两天,河南全省所有的博物馆、旅游景点可去免费参观。原来,该省将每年11月份的最后

一个双休日定为河南文化遗产日。尽管我没能享受到故乡的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的“午餐”,不过,河南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采取的积极措施,还是轰动了全国。

  文化遗产保护,好比传递奥运火炬,需要一代代人将这个“接力棒”握好,完整无缺地交付到后代手中。就中国的情况看,汗颜甚于欣慰。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交接“文化遗产接力棒”之时,往往是“雁过拔毛”,导致遗产“缩水”。如何让人们世世代代从中受益,把历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成为历代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

  在这方面,法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说,还有一项全国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历史文化遗产日活动。自1984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法国政府向公众免费开放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以便于公众进一步了解法兰西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遗产意识,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法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005年,我们有了第一个省级文化遗产日;2006年,全国有了统一的文化遗产日,这标志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和少数的民间组织、个人行为,变成了一项全国人民的共同活动。

  然而,如何叫响一个崭新的节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年来,我国陆续设立的节日不少,但是,真正叫响的节日有几个,很少有人鼓捣这方面的排行榜。任何一个国家级节日的设立,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义,但是,叫响一个新兴的节日,已经不易;能把一个节日办成和国庆节相媲美的节日,难度更大。即将来临的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能不能实现开门红,以及如何实现开门红,并且把她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既是文化文物、旅游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依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办好一个新节日,必须和“利”字脱钩。这方面,不管是法国的经验,还是河南的做法,都已经有可以借鉴的模板。不过,免费参观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固然是文化遗产日的可以考虑的议程,我个人觉得,法国政府肯于将国家机关纳入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的场所,应该说很有长远眼光。任何一届政府的办公场所,都是后代的文化遗址,让当代人看到“未来的文化遗产”,有何不可?再者,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广大农民能出得起门的人还非常有限,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如何定期承担起宣传文化遗产知识的重任,培养国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也很有必要。

  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个节日就能胜任了的。文化遗产日,不过是个引道的路标而已。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