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文化叩开心灵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1:5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沿上海虹桥路从西郊宾馆到虹桥机场,属程家桥街道辖区,两侧散落着涉外别墅公寓小区21个,居住着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123名外籍人士,其中纯外籍移民2224人,多为领馆官员或跨国公司首席代表,其余为持有外国护照的“海归”人士和来自港澳地区的人员。要让他们融入社区,便于政府管理和服务,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

  要想“走进去”,先得“请出来”

  2003年的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为街道进入涉外住宅区开展工作提供了契机。上海市政府公告明确规定“防非”工作属地化管理,物业公司一改以往“不求人”的态度,频频与街道联系,程家桥街道迅速成立了“公寓别墅管理科”,设在妇联,专司涉外小区事务,由此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非典退却,妇联趁热打铁,在当年上海旅游节期间组织了第一次“中外儿童小主人生日游”。街道妇联主席庄明说得形象:“我们要走进去,得先请人家走出深宅高墙,这样才能感受到社区的作用和温暖。”

  由于策划组织周到,参加活动的几十户外籍家庭和中国家庭的孩子们互动游戏,其乐融融。澳大利亚籍的道格拉斯先生是“全职先生”,太太是飞利浦中国地区总裁,他和女儿爱琳娜在活动中十分投入,很是高兴,更让他意外的是,活动结束后,街道妇联将他们父女俩在活动现场的照片送到他手上,他激动地对庄明说:“以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通知我。”在以后街道妇联组织的活动中,道格拉斯成了积极分子。

  要想“走进去”,还得“服务好”

  首战告捷之后,在涉外社区开展“中国文化日”的活动方案出台,把中国民俗节日和相关文艺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各个别墅小区的会所展示推介,并邀请洋太太们亲身体验。

  “中国文化日”每次活动都提前半个月向每个外籍家庭公布中英文活动方案。农历春节写春联、剪窗花、迎新春;元宵节包汤圆、猜灯谜;端午节学习包粽子;中秋节参观月饼生产线……一系列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拉近了与外籍居民的距离。此外,程家桥街道还在西方传统节日中注入中国元素。比如万圣节,街道妇联就在明苑别墅儿童乐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驱鬼”派对,洋娃娃们套上面具,欢呼雀跃,家长则在一旁三五成群,喝茶聊天,加强了邻居间的沟通。

  程家桥街道“中国文化日”活动已持续3年,平均每季度一次,参与活动的外籍家庭达360余户次,内容涵盖了京剧、民乐、国画、书法、剪纸、泥人、刺绣、编织等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形式。

  为满足洋太太们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程家桥街道妇联还引进了一家涉外文化企业———汉都文化中心。从2003年12月起,中心定期在各别墅小区会所开设汉语、武术、民乐、水墨画、书法、中国茶道、烹饪等课程,定期推出学员们的习作展示表演,洋太太们的“上海岁月”不再寂寞。

  “五好”里多了一条“融入社区好”

  洋太太们也开始关注社区集体生活,不少人自觉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住在“中华园”的加拿大籍女士玛丽是社区义务英语辅导教师,为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名医务人员开设了口语练习课。日本籍延广兰子和俄罗斯籍的艾伦女士则是交通文明岗的志愿者。

  “老外”们融入了社区,妇联开始尝试外籍居民“五好家庭”评选,“五好”标准中特设一条“融入社区好”。经过报名、推荐、评选,2004年诞生了程家桥有史以来的第一批5户外籍“五好家庭”。

  去年国庆节前夕,第三届“邻居节”举办,已经离开程家桥社区的加拿大籍女士贝芙,特地从美国飞来参加聚会,这已是她离开上海后第四次返回程家桥聚会。她告诉妇联姐妹,她正在说服丈夫再度调回上海工作,让她再回到姐妹们中间。

  贝芙女士如此依恋程家桥社区,足见社区工作的魅力。程家桥街道妇联的作为,叩开了涉外社区的大门,也走进了外籍居民的心里。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10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